China Chengdu Valves|Brad HUBBARD:经导管心脏瓣膜的临床前研究

1.jpg

编者按:

  2018年11月2日,2018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学术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首日,经导管二尖瓣及三尖瓣介入治疗创新论坛上聚集了各行业领袖共同探讨欧美及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器械创新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国内经导管心脏瓣膜研发最活跃的企业介绍创新器械及理念。会议期间,来自Westpoint Innovation Center的Brad Hubbard教授分享了经导管心脏瓣膜的临床前研究经验及成果,严道医声网特整理如下

2.jpg

Bradley Hubbard教授精彩报告

Brad Hubbard教授依照临床前研究的实验流程从动物的选择、相关指标的观察与记录、术中操作及经导管心脏瓣膜临床前研究最新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介绍相关研究之前,Brad Hubbard教授例举了4种常用技术在临床前研究中所致动物并发症,并表示,动物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相关技术在人体应用中可能出现的结果。

就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而言,Brad Hubbard教授表示经导管心脏瓣膜的临床前研究包括选择系列动物饲养至140天并从中选取多个时间点以评价治愈率、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记录相关生化指标、进行血管造影、超声、在处死实验动物后进行尸检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他强调对实验动物进行全面尸检、观察,在临床前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

3.jpg

在实验动物物种选择方面,猪是目前经导管心脏瓣膜的临床前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据介绍,在诸多实验动物中,猪心脏的解剖结构与人体心脏结构最为接近。由于其升主动脉较短且细菌感染风险较高,易患心内膜炎,在心脏瓣膜临床前研究造模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羊虽然不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但它的血管更粗,更便于操作。由于其心室呈香蕉状,增加了左室流出道梗阻的风险,常用于进行瓣膜钙化的造模。同时,就瓣膜的大小而言,Brad Hubbard教授结合80只猪的相关研究数据表示主动脉瓣口和二尖瓣环的大小与体重之间并无显著关联性。他强调在进行临床前研究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4.jpg

在临床前研究技巧方面, 首先,Brad Hubbard教授强调严格的无菌操作对于动物临床前研究非常重要。在进行外科手术前需要对皮肤和装置进行清洗消毒等准备。其次,术中维持动物血压对于实验结果的成功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进行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时,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最后,术后镇痛,尤其在对实验动物进行胸骨切开术后十分重要。

5.jpg

在术中抗血小板治疗方面,Brad Hubbard教授表示动物的抗血小板治疗与人类相似,可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至于抗凝治疗,术中常用肝素进行抗凝,由于华法林难以滴定,故术后常使用依诺肝素或口服Xa抑制剂进行抗凝治疗。有少量数据显示,在经导管瓣膜植入预防血小板栓塞方面,对猪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与术后抗凝治疗效果相同。但相较于抗血小板治疗来说,抗凝治疗的费用更高。这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在对实验动物进行肉眼尸检时,研究者应仔细解剖观察动物的脑、肾、肺等器官,寻找病理学研究证据。Brad Hubbard教授展示出一张心脏结构看起来异常的图片,但他表示该异常结构的出现是猪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不属于病理发现,30-40%的猪均有此结构。他指出病理学评估包括观察PVL间空隙、钙化、支架结构及完整性等。在急性研究评价中可观察实验动物的组织损伤、设备与组织的贴合情况等,并列举了在急性肺水肿实验中,动物进行二尖瓣的治疗7天后,发生严重的二尖瓣反流的案例。该动物在病理学研究中观察到瓣膜破坏、出现明显的瓣周漏(PVL)及小型钙化灶,进行放射性评估时,亦看到钙化。在进行瓣叶的评估时,解剖组织和瓣叶,可见明显的血栓沉积、“碎石”的存在、血管翳形成、有明显的新生内膜及钙沉积。同时,Brad Hubbard教授表示CTA也可用于辅助病理学观察。

6.jpg

在新型经导管心脏瓣膜植入技术方面,Brad Hubbard教授指出,中国新型二尖瓣也已应用于临床前研究,这一技术无需X射线,保护了研究人员的安全。最后,Brad Hubbard教授表示,术后实验动物状态良好,很快恢复进食。

阅读数: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