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 AP 2019 | Live Case:罗建方教授团队带来TEVAR+ IA chimney手术转播一例

1.jpg

CSI Asia-Pacific 2019会场速递

2019年2月22-24日

2019年2月22日-24日,先天性、结构性和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大会亚太分会(CSI ASIA PACIFIC 2019)在中国广州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承办,会议展现了国际及亚太地区先天性、结构性和瓣膜性心脏病导管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大会首日,罗建方教授团队带来了一例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头臂干烟囱术(TEVAR+ IA chimney)的手术直播,这也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带来的第二例转播。

2.jpg

手术演示中,激起与会专家热烈讨论

3.jpg

会议现场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这个经典的病例:

Live Case回顾与解析: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团队

术者:

刘媛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

助手:

丁怀胜医生(眉山市人民医院)

徐   衡医生(揭阳市人民医院)


患者术前资料

基本情况:男性,73岁,因胸痛10天入院。

病史:冠心病(两支血管病变)、高血压。

主动脉CTA提示: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DeBakey III型),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层面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病变向前逆撕至LSA开口前缘,向下累及至双侧髂总动脉以远,其中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及双侧髂内外动脉均由真腔供血,双侧肾动脉平面以下假腔血栓化改变。

4.png

术前主动脉CTA

5.jpg

罗建方教授团队术前讨论手术策略

手术策略:近端锚定区位于0区,拟行弓上分流+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头臂干烟囱技术。


手术流程详解

麻醉及入路准备

患者1天前已行弓上分流术。全麻气管插管。穿刺右侧肱动脉,TIG造影导管至左、右冠脉口行冠脉造影。

造影结果示:LM、LCX未见明显狭窄,LAD中度80%狭窄,RCA中段70%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

接下来,送猪尾导管至升主动脉行主动脉造影。

6.jpg

TEVAR+ IA chimney术前主动脉造影

造影结果示:主动脉弓上分流血管血流通畅,患者为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DeBakey III型),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处并逆撕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前缘。结合术前主动脉CTA诊断结果,决定行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头臂干烟囱支架植入术。

7.jpg

刘媛教授手术中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头臂干烟囱支架植入术

穿刺患者右股动脉,预置2把Proglide缝合器。分段造影证实导丝位于真腔,并沿导管送Lunderquist特硬导丝建立右侧股动脉-升主动脉通道。沿特硬导丝送入1枚戈尔TGU40mm×20cm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在右侧肱动脉更换为12F动脉鞘,送Lunderquist特硬导丝建立右侧肱动脉-升主动脉通道。

沿肱动脉途径送入一戈尔16mm*14.5mm*7cm髂动脉延伸覆膜支架至头臂干-升主动脉远段,调整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近段位置,定位于升主动脉远段-头臂干开口以近处。

8.jpg

TEVAR+ IA chimney—主动脉覆膜支架与头臂干烟囱支架到位

首先释放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如下图),

9.jpg

然后继续释放头臂干烟囱支架(如下图),

10.jpg

释放成功后再送入猪尾导管于升主动脉复查造影,结果提示支架贴壁良好,主动脉隔绝良好,头臂干及弓上血管血流通畅,未见明显内漏(如下图)。

11.jpg


本次病例知识点解析与探讨

随着腔内技术的不断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成为治疗胸主动脉病变的首选治疗策略。但对于累及弓上分支血管的病例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重建弓上分支血管的办法主要包括:杂交技术、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和分支支架技术。

本案例中,患者病变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为了保证足够的锚定区,预计主动脉覆膜支架需要定位于0区(即头臂干动脉近端),为此需要重建弓上三条分支动脉。由于传统外科手术或者Debranch联合TEVAR需要开胸手术,但本例患者为高龄患者,围术期风险较大。开窗技术目前缺乏有效的工具,且会破坏主动脉覆膜支架,远期效果尚不明确。分支支架的定制需要6-8周,对于急性夹层的患者并不合适。刘媛教授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最终选用弓上分流+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头臂干烟囱支架植入术作为该患者的治疗方案。

关于主动脉覆膜支架的选择,由于弓部弯曲的几何特征,支架释放后容易导致逆撕和鸟嘴征,故本例手术选用了柔顺性好的戈尔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术后造影提示支架贴壁良好,无内漏及鸟嘴征,这一结果获得在场专家的高度赞扬。

此外,本例手术支架释放过程未同时造影定位的原因是,若在胸主动脉支架及头臂干动脉支架送入后再同时造影,需穿刺对侧股动脉、增加第三个手术通路条件下方可实现。根据术前准确的CT测量、术中主动脉造影显示头臂干分支血管开口的骨性标记进行定位,减少了第三个血管通路的建立,从而达到更微创,而且左侧股总动脉有较大血肿波及,真腔受压,操作难度和风险大。

阅读数: 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