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资讯98期 | 替格瑞洛抗栓的同时抗菌作用显著,效果堪比专业抗生素;美国FDA授予替格瑞洛逆转剂“突破性治疗”称号……

upfile

2019年5月第三周(总第98期)

 替格瑞洛抗栓的同时抗菌作用显著,效果堪比专业抗生素

美国FDA授予替格瑞洛逆转剂“突破性治疗”称号

 ▲JACC发文总结替格瑞洛常见不良反应及停药原因

 ▲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疗法为心衰患者带来获益

 ▲十分之一急性心梗年轻人存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降脂强度远远不够

 ▲C反应蛋白帮助预测PCI患者临床预后


心血管研究的最新成果尽在本期“每周‘心’资讯”

格瑞洛抗栓的同时抗菌作用显著

既往有研究显示替格瑞洛或许存在一定的抗菌作用,例如在大型研究PLATO中,研究者们曾观察到了替格瑞洛能够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肺炎相关不良事件以及脓毒血症的发生率(Platelets. 2014;25(7):517-25),以及去年一项发表于JACC子刊的研究也显示替格瑞洛能够改善肺炎住院患者的肺功能。近日发表于JAMA Cardiology的一项短篇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详细探究了替格瑞洛作为抗菌素的杀菌作用及起效浓度。

该研究在小鼠中测试了替格瑞洛对革兰氏阳性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糖肽中间体金黄色葡萄球菌(GI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粪肠球菌、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VRE)、无乳链球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多种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结果显示替格瑞洛对所有革兰氏阳性菌株均有杀菌活性,其中还包括多种耐药菌株GISA、MRSE、MRSA和VRE,对MSSA、GISA、MRSA和VRE的最小杀菌浓度为20 μg/mL;5μg /ml的浓度就可延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但即使浓度高达80μg /ml,个革兰阴性菌仍然无效。此外,在最低有效杀菌浓度下,替格瑞洛的表现甚至优于万古霉素。

1.png

2.png

尽管传统替格瑞洛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剂量所达到的血药浓度(180mg负荷剂量后血药浓度1.2 μg/mL,每日90mg bid维持剂量时血药浓度0.75 μg/mL)尚不及实验中的有效抗菌药物浓度,但该研究的结果为替格瑞洛的抗菌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并且目前尚未在其他P2Y12受体抑制剂中发现类似的抗菌作用,提示我们在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替格瑞洛可能优于其他P2Y12抑制剂的选择。研究者同时也表示,该研究的发现还需要进一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研究。

美国FDA授予替格瑞洛逆转剂“突破性治疗”称号

出血风险的增加是所有抗血小板药物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而抗血小板药物的逆转剂是治疗药物相关出血的关键之一,今年的ACC2019会议上替格瑞洛抑制剂PB2452 (PhaseBio)横空出世,其首次人体随机试验显示,在健康志愿者中,这一药物可以立即和持续地逆转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近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也授予了一个人了逆转剂PB2452“突破性治疗”的称号。

PB2452是一种可结合替格瑞洛及其主要的活性循环代谢物的单克隆抗体片段(Fab),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从而逆转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纳入了64名受试者的初期临床研究的结果提示,服用替格瑞洛48小时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可达80%,而使用PB2452后,血小板功能得到了明显恢复,启动PB2452治疗5分钟后,即可发挥逆转作用并持续20小时。

JACC发文总结替格瑞洛常见不良反应及停药原因

替格瑞洛 不良反应 停药.png

替格瑞洛是目前心血管疾病抗栓治疗的一线用药之一,其与阿司匹林组成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ACS患者及PCI术后患者治疗的基石,但替格瑞洛存在出血风险高以及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并且有部分患者因此过早停药从而导致不良后果。近日JACC特别发文总结了服用替格瑞洛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停药原因。下载原文

该研究纳入了发表于200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4项关于替格瑞洛的随机临床试验,并进行荟萃分析。共计纳入了66870名受试者,在平均18个月的随访过程中,约有25%的患者提前停用了替格瑞洛,其中出血是停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呼吸困难;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而停药的风险是服用其他P2Y12受体抑制剂的患者6倍以上(RR:6.40; 95% CI: 5.39 to 7.41; I2 =95%; p < 0.001),因出血而停药的风险是其3倍以上(RR: 3.22; 95% CI: 1.56 to 4.87;I2=94.4%; p < 0.001)。了解本文所指出的影响替格瑞洛服用依从性的潜在障碍治疗决策的制定至关重要,可为今后改善患者依从性提供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3.png

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疗法为心衰患者带来获益

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疗法(Baroreflex Activation Therapy,BAT)是一种通过中枢神经介导机制以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及增加迷走神经张力,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临床预后的新型心衰器械疗法。近日在旧金山举办的2019年心脏节律学会(HRS)科学会议上,研究者汇报了一项关于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疗法的临床试验的结果。

这是一项临床III期、多中心、随机试验,该研究纳入了271例心功能分级NYHA III类有心衰症状、LVEF≤35%、NT-proBNP≥1,600 pg/mL、曾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随机接受BAT联合最佳药物治疗或单独最佳药物治疗,所有患者都为无法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患者。BAT治疗设备包括一个皮下植入的脉冲发生器,与一个放置于颈动脉窦上的一个2mm电极,二者会脉冲刺激压力感受器,产生神经信号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减少,而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试验结果提示这种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器械疗法在最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耐力,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其与单独的药物治疗相比,能够降低重大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NCE)的发生率。

研究者表示,关于BAT的后续研究仍在继续,目前相关公司已经向FDA提交了Barostim Neo设备的上市批准申请。如果该设备获得批准,将为心功能NYHA III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又一有效治疗手段。

4.png

十分之一急性心梗年轻人存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降脂强度远远不够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png

据统计,虽然美国的整体心肌梗死率正在下降,但年轻人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却不降反升,近日发表于JACC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年轻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脂管理情况,结果足以为我们敲响警钟。下载原文

YOUNG-MI注册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1996名2000年至2016年期间赖在两家临床中心的50岁以下MI的患者。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分之一(n=180,9%)的因急性心肌梗死而住院的年轻人存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虽然大多数患者出院仍然继续他汀类药物治疗,但大约三分之一的FH患者和超过一半的无FH患者并没有使用高强度的他汀类药物;这些年轻心梗患者中,大约20%的人患有糖尿病,超过50%的人吸烟,三分之一的人肥胖;1年的随访结果提示,根据现有指南推荐,仍有超过80%的FH患者和近65%的无FH患者的LDL胆固醇水平过高(>70 mg/dL)。

研究者指出,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并不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就一定会发生这些恶性事件,而是那些合并的其他潜在危险因素也发挥了中要作用,很多人其实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健康,多数存在吸烟、超重、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多个危险因素;而且如果能够早期明确诊断,并开始治疗,主要就是使用他汀类药物,绝大多数心肌梗死都是可以预防的。

5.png

C反应蛋白帮助预测PCI患者临床预后

C反应蛋白.png

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的角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发表于JACC杂志的一项研究探究了炎症反应与PCI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纳入刘巍3013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70 mg / dL并在PCI术前术后至少间隔4周的来年各个时间点进行了hsCRP检测的PCI患者,并根据患者的CRP水平判断患者的参与炎症风险(residual inflammatory risk,RIR),将患者分为四类:持续低风险组(40.7%,基线和随访时hsCRP均≤2 mg/dL),风险减低组(13.7%,基线时hsCRP > 2 mg/dL,随访时≤2 mg/dL),风险上升组(11.5%,基线时hsCRP≤2 mg/dL,随访时>≤2 mg/dL),持续高风险组(34.1%,基线和随访时hsCRP均 >2 mg/dL)。结果显示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风险一次升高。下载原文

6.png

感谢大家关注每周“心”资讯,我们下周再见。

策划:刘 巍 严道医声网

内容提供:刘 巍 席子惟

文字校对:黄 敏    

后期制作:蒋京花    

阅读数: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