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S 2019 | 大道至简 冷冻先行:冷冻球囊房颤消融学术研讨活动亮点纷呈

2019年7月13日,在第十七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CAFS 2019)期间,围绕“冷冻球囊房颤消融”进行了一系列学术主题研讨活动,活动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聚焦冷冻球囊消融国际进展、临床适应证、消融策略及经验、并发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并通过学术辩论的方式探讨了冷冻球囊消融疗法的临床应用。


1、卫星会-前沿进展:聚焦新进展 学习新策略

本场学术活动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担任主席,福建省立医院陈林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谢瑞芹教授担任主持。

1.jpg

黄从新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冷冻球囊房颤消融术疗效肯定,且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出了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具有诸多优势。各地学术和技术的广泛与充分交流,将帮助更多的中心掌握规范的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造福患者。


2.jpg

美国凤凰城Banner大学医学中心Wilber Su教授介绍了冷冻球囊导管消融的国际新进展。Wilber Su教授指出,冷冻球囊消融术在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初步证实,TTI(Time to isolation)可以指导消融策略,既保证PV连续透壁的损伤,又可以减少冷冻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Wilber Su教授还介绍了多项研究进展和冷冻球囊新技术研发方向。

3.jpg

陈林教授向与会者分享了复杂肺静脉的冷冻球囊消融技巧,短共干肺静脉采用节段性消融,长共干肺静脉采用单次封堵冷冻消融及注重前庭消融;对前庭较大的复杂肺静脉消融时,可利用三维标测,在术中实时提供左房及肺静脉的解剖信息;应尽量提高球囊与组织的贴靠程度,良好的贴靠是肺静脉电位隔离的关键。

4.jpg

谢瑞芹教授重点介绍了冷冻球囊消融技术在持续性房颤治疗中的应用。PVI是房颤消融的基石,而目前除PVI的策略外,百家争鸣,尚无定论。谢瑞芹教授强调,冷冻消融在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中已经展现出了较多优势,而应用于持续性房颤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研究显示,对于1年以内的持续性房颤,冷冻消融效果良好。此外,通过冷冻消融进行PVI以外的基质改良是可行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5.jpg

北部战区总医院丁建医生介绍了该中心冷冻球囊消融的手术流程管理及单中心经验。二代球囊消融房颤成功率高、相对安全,且学习曲线明显缩短,已经成为当前房颤消融的一线术式。丁建医生重点强调了建立流程/质控系统的必要性,包括围术期抗凝、适应证管理、术中各类指标管理及并发症的防治。


2、专题会讲座:博采各家专长 优化冷冻结局

专题会讲座环节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连君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述峰教授担任主持。

6.jpg

Wilber Su教授在冷冻及射频消融疗法对比的讲题中,比较了冷冻球囊导管消融与射频导管消融的各项指标和特性,并指出:与传统射频消融比较,冷冻球囊消融使用的冷冻能量更加可控,操作更为简单、学习曲线短、成功率容易复制,且通过一定的操作技巧可避免射频消融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诸多优势。而二代球囊可对组织造成更大面积的同质化消融效果,优势更加明显。

7.jpg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赵冬冬教授介绍了并发症的预防策略。冷冻球囊导管消融严重并发症少,但重在预防。膈神经损伤:在消融时监测膈神经功能,一旦膈肌活动减弱,立即停止消融;心包填塞:由于冷冻能源的安全性,心包填塞理论上为零发生率,实际发生一般与冷冻本身过程无关,应始终保证Achieve在球囊头端,避免冷冻/复温过程中操作球囊;心房食管瘘:避免冷冻温度过低或次数过多。冷冻能源安全性好,但仍需坚持不懈的提高安全标准,不可丢失敬畏之心。

8.jpg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胡建新教授围绕冷冻消融适应证做了全面阐述。胡教授总结到,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是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治疗方法,且安全性较高;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合并心衰或植入ICD/CRT-D的房颤患者,推荐冷冻消融。

9.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李宜富教授重点探讨了房颤冷冻球囊消融的剂量策略。TTI是预测持久性PVI的最重要指标,可用于指导冷冻消融术,行个体化消融策略。TTI指导下的冷冻消融,其冷冻次数、左房操作时间、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较常规方法更少,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专题会-学术辩论:巅峰对决 共同进步

辩论环节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波教授和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李航教授主持。

辩题一:冷冻球囊消融实现“绿色电生理”是否存在障碍

正方(仍存障碍):孙国建教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

10.jpg

反方(不存在障碍):刘俊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11.jpg

正方孙国建教授认为,目前在技术上可以实现绿色电生理,但考虑到“安全性、疗效、手术效率、经济效益、术者接受度、必要性”等方面,“绿色电生理”在应用上存在障碍。

反方刘俊教授认为, “绿色电生理”不等同于零射线,而是尽可能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量。通过器械改进、造影剂及应用设置改进以及术者操作技术的进步,可以实现“绿色电生理”,且基本无障碍。

辩题二:二代冷冻球囊消融TTI时间短,单次肺静脉隔离是否足够

正方(需要再次巩固消融):易甫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12.jpg

反方(不需要再次巩固消融):刘振江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13.jpg

正方易甫教授认为,对电传导恢复较多和降温太快的肺静脉进行针对性巩固消融,可增加消融成功率,同时不显著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前庭粗大的肺静脉,巩固消融可扩大消融面积。

反方刘振江教授强调,二代冷冻球囊贴靠良好后,一次冷冻即可形成连续、透壁性损伤,且左房后壁的损伤面积也较为广泛。最小化冷冻剂量可能有助于避免产生并发症,已经能够保证患者的临床获益。


此次房颤冷冻球囊消融专题研讨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专家讲座全面细致、紧跟国际前沿,辩论环节精彩纷呈、有理有据,共同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盛宴。

自冷冻球囊导管消融疗法问世以来,冷冻球囊消融术经过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发展成为如今成熟的二代球囊技术,在国内也累积了两万例的手术经验,但面对庞大的中国房颤患者人群,技术的推广仍任重道远,希望技术的推广和规范能造福更多的房颤患者。

14.jpg

阅读数: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