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会2019 | 赵志敬:走进基层,完善高血压防控体系

WeChat 圖片_20190729165425.jpg

2019年7月24-27日,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暨第二十四届西京-Mayo Clinic心血管病学新进展研讨会在西安盛大召开,众多国内外心血管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控当中的重头戏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本次西京国际心血管病论期间,严道医声网有幸采访到高血压论坛执行主席、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赵志敬教授为我们分享高血压论坛中值得关注的学术前沿热点。


严道医声网:高血压一直以来都是心血管疾病防控当中的重头戏,本次西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高血压分论坛,您能否介绍一下其中有哪些学术前沿热点值得关注吗?

赵志敬教授:

此次高血压论坛聚焦高血压的整体预防和治疗,有以下几大亮点值得关注:汇聚前沿热点话题,例如AI、精准治疗、基因辅助治疗;重点关注特殊类型的高血压治疗,包括继发性高血压、手术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神经源性高血压等;涉及血压监测的探讨交流,目前临床要求不仅是在门诊监测血压,家中、基层单位都要进行血压监测,包括下肢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指南解读,如2018年中国指南,欧洲指南,美国指南;新药物的设计和研发,邀请药物研发专家莅临现场分享最新高血压药物的进展;邀请超声科专家进行无创超声治疗高血压的讲课


严道医声网: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修改,其中对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目标以及治疗策略提出新的规范,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赵志敬教授:

2017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HA/ACC)高血压指南提出要降低血压目标值,更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原来的140/90 mmHg更改为130/80 mmHg,并改变了高血压分级,将130-139 /80-89 mmHg列为高血压1期,≥140/90 mmHg则被列为高血压2期 ,引起了圈内人士的震惊轰动。2018 年 8 月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正式发表了 2018 年欧洲高血压指南,与 2017 年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不同,2018 年 ESC/ESH 血压管理指南沿用了 140/90 mmHg 的诊断界值。

2018年中国高血压新指南依据中国高血压患者人群的特点,其定义不变: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经大量实验证明,在这个降压目标范围内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当降压目标下移之后,可能会引起包括社会、经济问题。

此外,除了高血压诊断标准没有更改,对特殊患者的血压控制上也提出了一些目标。比如心力衰竭患者常规降压目标是130/80mmHg,通过降压药物的辅助应用我们希望降到130/80mmHg;而对于包括微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的患者则希望降血压控制的更为严格一些,达到130/80mmHg的标准。同时,2018年指南还提出了针对65~79岁的老年人,首先应降至<150/90 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针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降至<160/90 mmHg,即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严道医声网:普及高血压防治基本知识,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对于如何更好地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您有何见解?您和您的团队在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赵志敬教授:

近年来社区医院的建设、全科医生的培养步入正轨,全科医生补充到社区等基层医院,在社区中定期安排查体,患者得以尽早诊断。另外一方面,高血压患者多在社区流动,在三甲医院就诊后依从性不好,如果社区有较好的完善的医疗对接,那么高血压患者的停药、换药、中断治疗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且方便进行宣教、健康管控、跟踪随访,这样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了,控制率自然也就会相应提高。同时,社区医院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掌握患者第一手资料,再从基层医院到一级、二级、三级医院实现联网,将患者的医疗档案终身化,建立健全社会医疗网络体系,这使得高血压的防控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我们团队在面向军队、基层的继续教育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包括(1)专门针对来自各个诊所和社区医院的医生进行高血压、冠心病这一类的基础培训;(2)组织下基层活动,到一些偏远地区送医送药,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做健康推广活动,对社区村医进行培训交流,或把他们请到西京医院进行交流学习;(3)通过每年举办的像西京会这样的大型学术会议,专门邀请基层医生参与高血压论坛展开更深入的交流;(4)举办学术讲座,定期到基层的各个医院进行交流沟通。

总而言之,高血压的防控也是整个社会的防控,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其次,随访跟踪也至关要。只有真正走到基层,把高血压防治知识向基层医生和患者普及,深入人心,才能够完善整个高血压的治疗体系。


严道医声网:关于高血压方面的最新研究,您比较关注的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

赵志敬教授:

我个人比较关注两方面的最新研究,一是创新药研发领域。包括与离子通道相关、精准靶向定位药研发等。二是AI+医疗技术。以心电图为例,当临床医生无法预测患者会否发生心衰时,根据患者的心电图等资料,经AI积累分析后,可判断出其心衰发生风险率。而我关注的是,未来是否可以在高血压领域引入AI技术。根据患者近些年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及工作生活习惯,辅助医生判断要诊疗着眼点,预测患者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疾病风险。不论是医生的治疗随访,还是患者的自我管理,或是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都会提高。在未来,我觉得这些方面会是各个学科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

阅读数: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