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度重视!】国际期刊上的新冠肺炎研究盘点

微信顶通.jpg

2020年2月第二周(总第128期)

2020年的春节必将载入史册。

众志成城,全民抗疫,无数白衣战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挺身而出,直面病毒,逆行而上。

广大科研工作者们也战斗在前线,第一时间分离出病毒,研究其传播及防护途径,积极开发针对病毒的有效药物及疫苗。

在病毒肆虐的时刻,广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及科研人员,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之余,伏案投笔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相关文章及时的发表在国际最高水平的医学期刊上,不但体现了我们国家日益成熟的科研体制及科研水平,更为国际范围内的防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期每周心资讯将总结近期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简称NCP)相关研究,亟需各界高度重视。

  ▲ NEJM首发,中国疾控中心正式就NCP发出报告
  ▲ Lancet接连发文报道2019NCP,亟需各界高度重视
  ▲ 中国疾控中心NEJM发文,明确指出NCP存在人传人
  ▲ Lancet发表NCP传播模型,武汉输出患者将导致全国大面积传播
  ▲ Lancet发文报道美国地区首例NCP感染患者
  ▲ Nature杂志连发两文,揭示2019-nCoV源起
  ▲ JAMA发文揭示北京地区NCP感染情况
  ▲ Lancet再度预警,医护人员应佩戴护目镜降低感染风险
  ▲ JAMA发表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研究,证实院内交叉感染可能性,临床一线工作应如履薄冰
  ▲ 钟南山院士medRxiv最新发文,不除外超级传播者可能
  ▲ 祖国传统医学角度NCP进展
  ▲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发文分析上海地区NCP发病趋势,需警惕返程高峰压力
  ▲ 争议:高血压合并NCP患者,是否停用ACEI类降压药物
NEJM首发,中国疾控中心正式就NCP发出报告

1.gif

中国疾控中心高福团队2020年1月24日在NEJM杂志首次发表关于中国NCP相关报告。

该报告从2019年12月27日就诊于武汉地区的重症肺炎成年患者出发,就NCP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毒分离及检测、病毒基因学及微生物学特征进行全面阐述,帮助更多的临床医师不仅仅在临床层面、更是从基础医学层面理解NCP,同时该报告也为NCP的大范围传播敲响了警钟。

Lancet接连发文报道NCP,亟需各界高度重视

2.jpg

作为武汉地区抗疫治疗的主力军团队之一——武汉金银潭医院行动如雷霆之势,2020年1月24日就在国际顶级期刊Lancet上发文对NCP患者的临床特征发表相关研究,为世界范围内患者的早期识别提供指导。

该研究纳入所有疑似2019-nCoV感染的武汉患者,通过实时PT-PCR和二代测序检查明确诊断。截至2020年1月2日,41名患者确诊2019-nCoV感染,平均年龄为49岁,大多数(73%)为男性,13名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6,15%)、糖尿病(8,20%)、心血管疾病(6,15%),超过一半(66%)的患者存在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存在一例家庭聚集性发病。临床常见症状方面包括发热、咳嗽、肌痛,少见症状包括咳痰、咯血、头痛、腹泻。22(55%)患者约在起病8天后出现呼吸困难,26(63%)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低,所有患者胸部CT均可见异常改变。住院期间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源性损伤、继发性感染等。13名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且ICU患者血浆IL-2、IL-7、IL-10、GSCF、IP10、MCP1、MIP1A、TNFα水平更高。

该研究是Lancet上首篇关于2019-nCoV的研究,为2019-nCoV感染患者的识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其结果提示2019-nCoV感染患者ICU入住率、死亡率相对较高,需要社会各界引起高度重视。

3.jpg

香港大学Kwok-Yung Yuen团队对有武汉旅行史、返回深圳后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一个家系进行临床特征及基因层面的分析。

该家庭共6名成员,其中1名成员无武汉旅行史(无症状10岁儿童),所有患者均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及动物接触史。分析显示,有武汉旅行史的5名患者在接触暴露因素后的3-6天内出现了发热、呼吸道相关症状或腹泻症状,所有患者影像学均有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减低、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肺部毛玻璃样改变;所有患者咽拭子检测显示已知病毒均为阴性,其中5名患者(4名成人和1名儿童)2019-nCoV RT-PCR阳性,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证实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的冠状病毒最为接近。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并无证据显示2019-nCoV存在人传人或院内传播可能。而本研究通过患病家庭成员全方面分析提示了家庭内部或院内传播的可能性。

4.jpg

随后在2020年1月30日,武汉大学金银潭医院于Lancet再度发文就2019-nCoV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阐述,进一步支持2019-nCoV感染存在聚集性发病,老年人及基础合并症多者更为易感,可导致严重甚至是致死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风险与MuLBSTA评分相关,至于该评分能否用于预测患者死亡风险还需相关研究进一步探究。

中国疾控中心NEJM发文,明确指出NCP存在人传人

5.jpg

  中国疾控中心2020年1月29日在Lancet发文,首次提出NCP存在人传人可能性。该研究纳入2020年1月22日前425名确诊NCP的患者,对其临床特征、暴露史、起病到确诊时间间隔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患者中位年龄为59岁,其中56%为男性;2020年1月1日前发病的患者中,超过半数(55%)有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而此后确诊的患者中海鲜市场接触史比例(8.6%)则明显降低,为NCP的人传人传播提供了证据。

  此外,流行病学方面分析显示NCP早期阶段的传染人数倍增时间为7.4天,基本传染数(R0)为2.2(95%置信区间:1.4-3.9),这意味着1名NCP患者平均会传染2.2人,而SARS的R0则接近3。但由于NCP轻症患者早期无症状难以筛检,同时医疗隔离资源的相对不充足,为NCP的尽早控制增加了困难。

Lancet发表NCP传播模型,武汉输出患者将导致全国大面积传播

6.jpg

  武汉作为我国水陆交通汇集地四通八达,人口流动性强,这无疑是武汉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础。但病毒面前,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疫情的大面积传播。

香港大学Joseph T Wu团队就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28日武汉输出病例进行分析,旨在得出我国和世界范围的传播模型和流行病学特征。数据分析显示,2019-nCoV的R0为2.68(95%置信区间:2.47-2.86),感染倍增时间为6.4天(95%置信区间:5.8-7.1);截止到2020年1月25日,感染人数估计值为75815。根据模型分析,研究者推测重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地区输入患者分别为461、113、98、111、80人。
据此研究者认为,武汉地区疫情爆发1-2周后全国多数城市也将迎来大批确诊患者的出现。 
Lancet发文报道美国地区首例NCP感染患者

7.jpg

  2020年2月1日,Lancet发文报道了美国地区首例NCP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疾病进展及治疗策略。

该患者为35岁男性患者,以咳嗽、发热4天就诊,有明确武汉地区旅行史。患者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到患者的旅行史,美方当即与CDC取得联系,次日患者经咽拭子rRT-PCR检测证实2019-nCoV病毒阳性,当即将患者转入隔离病房。住院期间,患者的症状包括间断性发热、干咳、心动过速及稀便;实验室检查方面,患者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减低,肌酐水平轻度升高、肝功能异常,粪便病毒检测阳性,入院第5天时胸片开始出现肺炎样改变;治疗方面,对症性给予退热、止咳、吸氧、抗菌(万古霉素、头孢吡肟)、抗病毒(瑞地昔韦)治疗。截至至住院第11天,患者体温降至正常,除咳嗽外其余症状缓解

通过这一病例可以反映出临床医生与地方、国家等各级公共卫生体系之间密切协作的重要性,密切各级协作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Nature杂志连发两文,揭示2019-nCoV源起

8_meitu_1.jpg

  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Nature杂志连发两文,从基因角度探究2019-nCoV源起。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对5名疫情爆发早期确诊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5名患者病毒基因组相同,且与SARS-Cov病毒存在79.5%的相同序列。此外,2019-nCoV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蝙蝠冠状病毒具有96%的一致性。对七个保守非结构蛋白进行成对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属于SARSr-CoV种。
目前已经在危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2019-nCoV病毒。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者已经确认2019-nCoV与SARS-CoV使用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ACE2受体。

9.jpg

  2020年2月3日复旦大学团队在国际顶级三大期刊之一Nature发文,对2019-nCoV进行基因组学层面的分析。
该研究通过对一例有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工作史、2019年12月26日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就诊于武汉中心医院的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基因组学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基因组与SARS病毒相似,基因组中89.1%的核苷酸相同,两者同属冠状病毒属、Sarbecovirus亚属,其最初来源可能为蝙蝠。这一研究结果的出现警示着我们,动物身上的病毒有导致人类重大感染性疾病的潜在可能。因此,尽管民以食为天,但却要拒绝“野味”入口。
JAMA发文揭示北京地区NCP感染情况

10_meitu_2.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朱光发教授联合解放军总医院解立新教授近日在JAMA发表文章报告了北京地区3家定点医院收治的13例确诊为2019-nCoV感染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13例确诊病例发现,其中12人有明确的个人或家庭成员武汉旅行史;临床表现方面,12名患者入院前出现发热,其它症状包括咳嗽(46.3%)、上呼吸道充血(61.5%)、肌痛(23.1%)、头痛(23.1%);化验方面,炎性指标如C反应蛋白升高;4名患者进行了胸片检查,9名患者进行了胸部CT检查,其中6名患者影像学检查存在毛玻璃影;治疗方面,无患者需要呼吸支持,截至2020年2月4日,所有患者均已康复,但仍有12名患者处于医学隔离状态。

  研究提示,武汉地区个人或家庭成员接触史是重要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相关人员应进行密切排查。此外,本研究提示北京地区患者均为轻症感染,现已康复,也为我们对抗NCP增加信心。

Lancet再度预警,医护人员应佩戴护目镜降低感染风险

11.jpg

早在2003年SARS感染肺炎期间,研究就已经证实呼吸道传播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未受保护的眼结膜接触一度成为当时SARS感染的重要途径。
2019-nCoV与SARS病毒极为类似,眼睛传播途径同样值得引起重视。

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陆成伟团队近日在Lancet发文,指出呼吸道传播并非2019-nCoV感染的唯一途径,临床医生在对疑似病例进行检查时应佩戴防护镜,降低医护人员感染可能。

JAMA发表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研究,证实院内交叉感染可能性,临床一线工作应如履薄冰

12.jpg

2020年2月7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发表迄今为止关于NCP最大规模的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
该研究纳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0年1月1日至1月28日期间收治的138名NCP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显示40名(29%)医护人员和17名(12.3%)住院患者考虑存在院内交叉感染,其中更是有一例疑似为“超级传播者”,进一步证实了NCP的快速人传人特性和病毒毒力之强,为临床一线工作者敲响严密防护的警钟。

此外,数据分析显示年龄与基础合并症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而不同性别患者发病率并无统计学差异,与此前报道的男性更为易感不同。对此研究者认为其潜在原因可能是初期发病者多为华南海鲜市场的男性工作者,而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则多为基本爆发期收治。

钟南山院士medRxiv最新发文,不除外超级传播者可能

钟南山院士2月9日发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资料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该研究纳入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552家医院的1099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结果显示在确诊患者中,仅1.18%的患者有野生动物接触史,31.3%的患者去过武汉,71.8%的患者接触过来自武汉的人;而在武汉地区以外的确诊患者中,约1/4(26%)的患者并无武汉接触史,进一步提示了2019-nCoV的快速人传人特性。

另外一项值得注意的结果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平均潜伏期为3天,较之前报道的5.2天短,同时研究结果高度提示存在家族聚集性发表、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等现象,因此不能除外“超级传播者”的存在,这无疑给抗疫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此外,研究者认为2019-nCoV病毒除既往报道的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眼结膜传播外,还可能存在物媒传播,即通过物体媒介,如触摸门把手,因此疫情当前,手卫生问题极为重要。

祖国传统医学角度NCP进展

13_meitu_3.jpg

14_meitu_4.jpg

现代临床医学致力于攻克NCP的过程中,祖国传统医学的脚步也未停下,国内多个中医团队也在马不停蹄地从中医角度解读NCP并寻求有效治疗手段。

目前筛选发现金银花、桑叶等7味中药与2019-nCoV与人体ACE2结合区域S-蛋白具有较高结合能力,可能对NCP有效。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发文分析上海地区NCP发病趋势,需警惕返程高峰压力

15_meitu_5.jpg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团队近日就上海地区NCP的发病趋势在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发表文章,其分析显示上海地区1月20日至2月3日期间累计确诊病例数与尚有疑似病例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尚有疑似病例和累计确诊病例的环比增长率在1月27日后呈下降趋势,在累计确诊病例中相关确诊病例接触史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累计本市常住人口确诊病例数已超过累计外地来沪人口确诊病例数。

提示上海NCP的发病趋缓,但也面临人口返城高峰的压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不仅仅是上海,对于其它即将迎来返程高峰的城市同样予以警示作用。

争议:高血压合并NCP患者,是否停用ACEI类降压药物

从病理学角度看,2019-nCoV与SARS病毒类似,通过病毒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将结合从而进入细胞内部引发感染。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的ACEI/ARB类降压药则作用于RAAS系统,可以导致体内ACE2水平升高,拮抗血管紧张素的升压作用。
目前关于NCP患者ACEI/ARB类降压药物的推荐可以说是分为了泾渭分明两大阵营:一方面有专家认为从ACEI/ARB类药物作用机制出发,ACEI/ARB类药物反馈性提高肺部ACE2水平,使得2019-nCoV更容易进入细胞内部,加重感染;而另一阵营则认为ACE2水平的反馈性增高弥补了2019-nCoV导致的肺部ACE2蛋白数量和功能降低,有助于减轻肺部炎症损伤。关于这两大观点目前仍是争论不休,尚无统一定论。

感谢大家关注每周“心”资讯,我们下周再见。

策划刘 巍 严道医声网

内容提供:刘 巍 高雅楠

文字校对:张晓静    

后期制作:蒋京花    

阅读数: 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