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访谈|第五期
访谈嘉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樊民
在国家需要的时刻,不论是否穿着军装,他都勇敢地站了出来。
2003年非典肆虐,他应召北上,参与“小汤山”抗击非典医疗队的救治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他远赴江油,不顾余震危险、克服艰苦救死扶伤80余天;现如今,新冠肺炎来袭,他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申请支援武汉。
他就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樊民教授。
樊民教授第一时间报名
“是什么支撑着您一直这样勇往直前?”
“不用拔得那么高,我谈不上有多高的理想或者情操。”
樊民教授自述每次救援只是忠于个人职业准则与信仰,尽医者应尽之事。他用轻松地口吻说道,
“只不过想到在老同学、同事还有战友纷纷上前线时,作为一个有着抗击SARS经历的医生,我待在后方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总想为疫情做点什么,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出发点。”
2月15日,樊民教授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带领31名医护人员,加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前往武汉,为雷神山医院新开设的重症病区提供医疗救治。
出发前,樊民教授为自己和队友做好心理建设,但到达武汉后的所见撼动了防线。
“偌大的机场都是空空荡荡的。除了医疗队队员,没有其他人。我们乘大巴车去驻点,沿途道路都见不到行车行人,整个城市寂静无声,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空城。”
樊民教授希望,他们的到来能加快武汉焕活新生,胜利之日与所有逆行者同凯旋。
樊民教授出征武汉雷神山
01
小汤山抗非老兵再上前线,化身雷神山樊大侠
飞机降落天河机场,樊民教授踏进机场,仿佛回到了2003年抗击非典的那一刻。不过,这次他已不是援助小汤山军医医疗队队员,而是岳阳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
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的樊民教授,曾在上海长征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事心血管诊疗20余年。期间,应召参与非典和汶川地震救治。
樊民教授在抗击非典一线
樊民教授在“5.12”汶川抗震救灾一线
2016年,他脱下军装,加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担任心血管内科主任。
新冠肺炎来袭,全国上下齐心战疫,各地调配医务人员援鄂。当得知岳阳医院要组建医疗队支援雷神山医院,樊民教授主动请缨奔赴前线。
樊民教授及团队所接管的是C7病区,病房建设刚完工,尚无医疗设施。到场后,樊民教授立即与同事开始搬运物资,布设病房,准备床位,并接受HIS系统培训及防控培训。
技能培训之余,樊民教授十分关注团队队员的心理情况。“医务人员也是人,是人面对未知病毒都会紧张害怕”。
他回忆,当年在小汤山,第一次进病房。“就要推开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的那道门时,我真觉得手上的门把有千斤重,腿跟挂了沙袋一样,虽然过程可能只有一两秒,但我感觉过了好久。”
将心比心,樊民教授为最大限度地缓解队员情绪,会安排大家做接诊演练,还时常讲起自己在小汤山的经历,帮助大家放松情绪。
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七病区病房准备就绪
2月19日,病房投用,团队整装待发,静候病人入驻。樊民教授邀昔日小汤山战友、曙光医院护理部主任卢根娣打头阵,“来,卢主任,我们两个老战友,带着姑娘们一块出去。”
后面的姑娘们掌声雷动,紧张的氛围也在无形中化解。或许因此,同事为打趣在樊民教授防护服上写下的“樊大侠”,成为了他的江湖尊称,“现在朋友圈都喊我樊大侠。”
周全的准备,让樊民教授和团队顺利地在2小时内收治了48位病人。更令他们惊喜的是,一位病人竟然在第一次接触就认出他们:“有位病人一见到我就说‘我认识你,你支援过非典’,也有病人感谢我们,‘有你们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得益于病人的信任与配合,樊民教授和团队很快度过磨合期,全心投入诊疗。在接受采访当日,樊民教授及其团队已接管病区近一周,重症病人大多已转危为安,普通病人中也有多位在监测中慢慢康复,迎来首次转阴,待第二次监测核准及CT检测确定后,他们即可出院。
02
西医在摸索,中医也在摸索
中西医疗法双管齐下
作为一支中西医组合的团队,樊民教授和团队以中药汤剂结合西医诊疗施救,同时也会加入针灸等项目。
在樊民教授团队接诊的患者中,有一位81岁的老年女性病患,病情发展至中期,出现了消化道方面的问题,患者出现纳差,腹胀现象,导致她营养不良,白蛋白很低。
收治后,樊民教授和团队针对她的病况,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方案,用西医输液方法补充白蛋白、氨基酸的同时,利用针灸打开她的胃口,使她增加进食。在此基础上,加入中药制剂,帮助她痊愈。
基于目前诊疗的结果,樊民教授认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抗击新冠肺炎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疫情开始发展至今,大家对中医药的效用性仍存争议。
“在目前西医找不到特效药的情况下,临床诊疗可以把中药加上去,中西医结合的办法1+1总归是大于2的。”
樊民教授结合抗击非典经验,解释道,当年利用纯粹西医的方式抗击非典,使用大剂量激素,成功救治了许多病人,但也导致了很多并发症。而这次救治中,大剂量的激素冲击效果并不好。
现在专家们一致建议用小剂量、短疗程的激素方法,配合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然而目前还没有非常安全有效地抗病毒药物,整体来说,大家都还在摸索,西医在摸索,中医也在摸索。
中药和西医是不同的诊疗思路,中医并不是通过直接去杀灭病毒,而是通过扶正来驱邪,即增加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来对抗病毒。
中医辨证施治,通过一人一方达到诊疗效果。樊民教授认为,面对一个新的病毒,大家都想不到好的效果时候,不妨合作。
事实上,随着抗疫进展,中医功效开始得到印证。2月24日,武汉战疫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介绍,2月12日他率领了209名中医医护人员,进驻江夏方舱医院参与救治至今,收治的380个病例中无一人转危重。
“实践发现,对新冠肺炎轻症的患者,中医药完全可以把它拿下来。但到了重症,还是以西医为主,西医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生命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些支持才挽救了病人的生命,而中医就是配角了。”
张伯礼强调,当前战疫要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
03
这里也是我们心血管医生的战场
实践中西医疗法的同时,樊民教授也特别注意发挥自己作为心血管医师的特长。
“这场疫情已不单单是传染科、呼吸科、重症科医生的战场,也是我们心血管医生的战场。”
樊民教授通过前期了解,得知确诊患者中,普通病患出现心肌损害的比例为12%,而在重症病患中占比更高,到了危重症阶段,几乎所有病人都有心肌损害。
“前线救援多时的朋友告诉我,危重症插管的病人中,很多人肌钙蛋白、BNT爆表的,说明病毒对心肌的损伤,而这也是他致死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樊民教授分析与病毒引起的炎症风暴有关。病毒会导致病患出现一种爆发性的心肌炎,一旦出现这种表现,患者的病情就会急转直下,瞬息万变。
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樊民教授认为在做好监测的基础上,要注重心血管的保护和诊疗。而这也是决定患者康复与预后的关键。
他希望,每一个病人都能平平安安出院。就目前接诊的病人情况来看,樊民教授有信心也有希望朝0死亡率的方向努力。
04
致战友:保持冷静长期抗战,胜利日一同凯旋
樊民教授团队到达武汉后至今,仍有源源不断地医疗团队正在成军赶赴。
对于这些支援湖北的同袍,樊民教授以一位抗疫老兵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建议。
不愧军装,不负白衣
防护永远是第一位的,保护好自己!
这句话是樊民教授在抵达前线前,获知的最多的一句话。现在他再次把这句话分享给所有的逆行者。
第二,要保持良好心态。
“我们既不能无知无畏,也不能畏手畏脚,对于病毒,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第三,保持冷静,做好长期抗战准备。
樊民教授要求团队不能过于亢奋,因为这注定是长期抗战,所有人都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完成工作。
文中部分照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官方网站。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