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TOP.jpg](/uploadfile/2020/10/14/1602688792307586.jpg)
![图片1.png](/uploadfile/2020/10/14/1602688639405715.png)
研究方法:
该研究前瞻性地入选了来自瑞典、丹麦和挪威等地的16家临床中心的肌钙蛋白阳性心肌梗死(STEMI >12小时或NSTEMI)患者。在所有导致血流受限的病变 (罪犯病变) 成功经PCI治疗后,使用IVUS-NIRS联合导管 (Infraredx, Bedford, MA) 在3条主要的冠状动脉近段的6-8厘米处进行血管内成像。通过IVUS识别出非血流限制性的非罪犯病变 (斑块负荷≥40%) ,并通过近红外光谱评估他们的脂质含量。若患者存在斑块负荷≥65%的非血流限制性斑块的,则随机选择是否植入AB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
随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发生终点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需要血运重建或病变快速进展的进行性心绞痛)的患者需要经冠脉造影判断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是入选时经过治疗的罪犯病变还是未经治疗的非罪犯病变。
研究结果:
研究共计纳入了898名受试者,其中有189名受试者存在≥1处斑块负荷≥65%的非血流限制性斑块并进行了随机分组,随机后有93名患者接受了AB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的治疗。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7年。
![图片2.png](/uploadfile/2020/10/14/1602688647273367.png)
下图为一例由非罪犯病变导致随访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代表性病例。
![图片3.png](/uploadfile/2020/10/14/1602688652325082.png)
分析随访结果发现,总MACE事件发生率为13.2%,非罪犯病变相关的MACE发生率为8.0%,生物可降解支架相关的MACE发生率为4.3%,罪犯病变相关MACE发生率为4.2%。
![图片4.png](/uploadfile/2020/10/14/1602688658131018.png)
研究还进一步对比分析了高危和非高危斑块的非罪犯病变相关的MACE发生风险,结果显示,由NIRS测量的4毫米以上的最大脂质核心负荷指数(maxLCBI4mm)≥324.7的高危斑块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高危斑块(患者水平:OR 2.08, 95% CI 1.18-3.69;病变水平:OR 7.47, 95% CI 3.94-14.20)。此外,由斑块负荷≥70%定义的高危斑块的非罪犯病变相关的MACE也同样显著高于非高危斑块。
而既符合maxLCBI4mm≥324.7也符合斑块负荷≥70%的斑块发生MACE事件的风险是其他斑块11倍以上(OR 11.33, 95% CI 6.10-21.03)。
![图片5.png](/uploadfile/2020/10/14/1602688665750335.png)
![图片6.png](/uploadfile/2020/10/14/1602688670179461.png)
![图片7.png](/uploadfile/2020/10/14/1602688675133542.png)
研究结论:
·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PCI治疗血流受限的病变后,仍有14.4%的患者在术后的4年时间里会发生不良事件,其中的8%是由非血流受限的病变引起,而4.6%是再发于经过PCI治疗的罪犯病变。
· 在3根主要的冠状动脉中进行IVUS-NIRS检查是安全的。
· 近红外光谱(NIRS)可帮助确定富含脂质的非血流限制斑块,而后者是导致未来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主要原因。
· 斑块负荷较重且富含脂质的病变面临着尤其高的MACE事件风险。
· 预防性地针对这些高危斑块进行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