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a603e6ef59ac136793d8dab2dff3.jpg](/uploadfile/2020/10/17/1602939640746819.jpg)
![图片1.png](/uploadfile/2020/10/17/1602939653894058.png)
Rodrigo Estevez-Loureiro医生公布了研究结果。
![图片2.png](/uploadfile/2020/10/17/1602940000252952.png)
IREMMI注册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国际多中心(包含来自欧洲、北美及以色列的18家中心)研究,从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连续纳入了在参与中心接受MitraCli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在进行MitraClip手术时按照心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协会(SCAI)的推荐判断了患者是否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伴或不伴心源性休克时即刻手术成功率和术后临床事件(包括死亡、心衰再入院、再次行MitraClip或心脏外科治疗)发生率的数据,其中随访过程中的死亡及心衰再入院是主要结局。研究的次要目标为提供随访过程中二尖瓣反流程度及NYHA心功分级的数据。
![图片3.png](/uploadfile/2020/10/17/1602940009164262.png)
研究共纳入93例患者(51.6%为女性,平均年龄70.3±10.2岁)。50例(53.8%)在MitraClip术之前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与不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相比,心源性休克者在数值上更年轻(68.5±10 vs. 72.5±10 岁, p=0.061)、左室射血分数更低(34±12% vs 38±11%, p=0.079)、外科风险更高(Euroscore II评分 21.6±18% vs. 11.1± 8.4%, p=0.001)、自心梗发生至接受MitraClip的间隔更短(24±22 vs. 33± 23 天, p=0.069)、更常使用了血管收缩药物(83% vs. 4%, p<0.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mpella(66% vs. 6%, p<0.001)及体外膜肺氧合(12% vs. 0%, p=0.028)。MitraClip术前重度以上二尖瓣反流在合并心源性休克者中占86%,在不合并心源性休克者中占79%(p=0.377)。两组间即刻手术成功率相当(90% vs. 93%, p=0.793),但心源性休克者中手术时间更长(143±113 vs. 83±44 分钟, p=0.003)。两组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4% vs. 7%, p=0.659)。30天随访时死亡率相当(10% vs. 2.3%, p=0.212)。
![图片4.png](/uploadfile/2020/10/17/1602940019685025.png)
3月随访时,轻度及以下二尖瓣反流在合并心源性休克及不合并心源性休克者中占83.4%和90.5%(p=0.348)。NYHA心功评级Ⅰ-Ⅱ级者在合并心源性休克及不合并心源性休克者中79.5%和86.5%(p=0.608)。
![图片5.png](/uploadfile/2020/10/17/1602940075991162.png)
中位随访7 (2.5-17) 月间,两组间全因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16% vs. 9.3%, p=0.377),死亡及心衰再入院的复合事件发生率也相当(28% vs. 25.6%, p=0.793)。在Cox回归分析中,经年龄、EuroscoreⅡ评分及手术成功率调整后,心源性休克与复合终点事件不独立相关(风险比 1.1,95%置信区间 0.3-4.6)。
基于上述结果,研究者认为以MitraClip纠正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急性二尖瓣反流是安全有效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状态不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急性二尖瓣反流而进行MitraClip手术的结果,心源性休克状态不应该成为术者在上述情况下放弃MitraClip手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