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腔内超声指导下零射线或极低量射线心房颤动消融单中心经验
1_副本.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电生理团队始建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也是最优秀的电生理团队之一,不仅是基础电生理的黄埔军校,同时也是新技术应用的摇篮。在李学斌主任的带领下,李鼎、昃峰教授率先开始Carto三维心腔内超声在房颤中的应用,不断摸索、优化手术流程,在国内首推UPS术式。

2.png
3.png
强生三维系统和心腔内超声的完美结合,不仅可以将超声的二维扇面在三维系统上显示,也可以复查心耳血栓,监测心包,实时监测导管与心肌的贴靠,为房颤患者带来更高效、更安全的手术体验。

4.png

北大人民200例UPS庆祝仪式

心腔内超声指导下零射线或极低量射线

心房颤动消融单中心经验
第一作者:昃 峰
通讯作者:李 鼎 李学斌

近年来,随着导管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房颤的管消融的成功率及安全性大大提高,目前已成为症状明显房颤患者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房颤消融需要完成房间隔穿刺、 心房模型建立、肺静脉隔离及三尖瓣峡部等解剖位置的电学消融及隔离。传统术式需要患者及术者在X线曝光下进行上述操作和治疗。此外,肺静脉的隔离是房颤消融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显示肺静脉的解剖结构及变异,通常需要进行肺静脉造影的检查,术中大量造影剂应用,造成了进一步肾脏功能损害的风险。
心腔内超声作为一项新技术,能够很好地显示心脏内特殊解剖架构,在心脏介入治疗和电生理检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结合三维技术,心腔内超声指导可以实现零射线或极低射线量的房颤血栓筛查、导管放置、房间隔穿刺及消融等一系列的操作。
5.png
6.png
7.png
目前在超声指导下房颤消融手术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部分中心也报道了相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分析,但国内目前开展相对较少,术式各不相同, 本研究主要总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超声指导下零射线或极低射线量的房颤消融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单中心经验。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心腔内超声导管指导下的零射线或极低射线房颤消融患者。共入组房颤消融患者103例,1例持续性房颤心腔内超声发现左心耳血栓,终止手术。手术采用心腔内超声引导下三维建模,双鞘房间隔穿刺,AI指导下的房颤消融。
手术平均时间为(129.9±15.1)min,平均肺静脉隔离时间(46.8±10.5)min,单圈隔离率为85.3%。81例(79.4%)患者完成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全零射线下的房间隔穿刺及房颤消融手术。21例(20.6%)由于静 脉迂曲、房间隔穿刺困难、早期学习曲线问题需要 X线辅助,21例患者平均 X 线曝光时间(0.5±0.2)min.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仅1例(0.98%)发现心包积液。
平均随访时间(7.3±4.5)个月,阵发性房颤患者85例,非空白期内发生30s以上房颤/房扑/房速患者5例(5.9%),随访手术成功率为94.1%。持续性房颤患17例,3例(17.6%) 非空白期内出现房颤,随访手术成功率为82.3%。

结论:心腔内超声指导下零射线或极低射线量下房颤消融安全有效。

8.png

阅读数: 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