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建设显成效,构建心血管代谢疾病诊疗新模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代谢培训班圆满举办
1.jpg

“举办此次培训班的目的就是用我们前期摸索出来的经验和教训,与大家沟通交流,帮助大家逐步修正补充慢性疾病管理体系以及加快建设医联体体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

心血管代谢疾病是由于人体代谢紊乱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诱因。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给患者和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于发病原因复杂、单一手段难以控制等因素,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控制情况并不理想。

2021年3月20日,由唐熠达教授发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办的“心血管代谢培训班”(Cardiometabolic Medicine Training Course)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会议吸引了国内194个城市和地区,线上共计23927人次观看了本次直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众多医师齐聚一堂,围绕心血管代谢疾病诊疗领域的热点话题,同进步、共思考。会议同期还召开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联体工作会议,医联体体系将不同省级医院、市级医院乃至基层医院,组织形成链条式架构,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事业积极贡献。

2.png

本次大会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内分泌科、医务处、护理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慢病管理公司就心血管疾病合并代谢紊乱综合管理的意义和诊疗原则进行了讨论。

开班致辞&主旨演讲

▼▼▼

金昌晓:促进学科交流,共同提升心血管代谢疾病管理水平

3.png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再发率逐年攀升,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危险因素防控迫在眉睫。”金昌晓教授在开场致辞中首先对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整体诊疗形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未来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工作上给予了殷切指导和期望。

他表示,作为北京大学的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有着雄厚的实力、较高学术水平以及综合能力,我们有能力和义务探索我国乃至世界心血管代谢慢病治疗的创新模式。但心血管代谢疾病需要长期、持续的精细化和综合性的管理,需要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广泛参与。因此,为了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重视程度、提高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管理水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专门举办了本次心血管代谢培训班,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方便更多同道参与。

“希望通过今天一整天的讲座交流,能够传递新知识、新理念,让更多的医护人员面对心血管代谢疾病更加游刃有余,最后预祝本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

洪天配: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健康现状

4.png

做好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防控工作,是所有心血管医师的共同追求。

作为CAPTURE研究中国地区研究组组长,洪天配教授围绕该研究的研究背景、方法设计与结果,以及研究在中国的亚组结果,为与会专家带来了CAPTURE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洪天配教授团队于2019年通过标准化方法估计了13个国家近10000名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CVD患病率,其中约1/3的T2DM患者在接受初级或专科医疗访视时存在确诊CVD,仅不到1/4合并CVD的成年T2DM患者使用了证实具有CV获益的降糖药。

尽管未来需要类似研究来评估最近更新的T2DM和CVD治疗指南的实施和影响,但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析与解读,不难看出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致死因素,近年来CVOT研究也证实了GLP-1RA与SGL T2i类新型降糖药具有心血管获益并推动了糖尿病指南更新。CAPTURE研究提示全球范围内34.8%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然而其中仅有约22%的患者采用了指南推荐的心血管获益降糖药物。

中国亚组数据提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病患病率33.9%,且 ASCVD占其中的94.9%,这些患者无论是应用心血管获益降糖药物还是指南推荐的心血管治疗药物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全球水平。

因此,洪天配教授呼吁,未来需在中国进一步加强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风险因素管理,并落实指南推荐药物的应用。


唐熠达:心血管疾病合并代谢紊乱的现状与思考

5.png

“从上世纪60年代发现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到21世纪提出心血管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代谢疾病,关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概念一直在不断更新和定义。”

唐熠达教授从心血管代谢医学的发展、慢病管理诊疗模式的建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代谢门诊主要工作流程、近期规划及远期设想这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医院慢病诊疗管理和医联体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他指出,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之间心血管代谢专业发展不平衡,缺少心血管疾病、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三位一体的慢病综合管理体系;此外,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治疗率、控制率严重不足。因此,心血管疾病专科医联体建设迫在眉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也在其中做了非常多的有益探索。

未来,唐熠达教授期望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核心,以临床平台、实验室平台、临床研究平台、流行病学平台、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学会平台、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培训和学术交流平台为支撑,在北京市拟组建涵盖40家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协同诊疗的网络体系团队,最终达到慢病管理诊疗模式以及医生培养体系的改善。

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专场

▼▼▼

精彩的开班致辞及主旨讲座过后,培训班进入第二个session。与会专家们结合自身临床实战经验,围绕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展开深入探讨,分享各自的真知灼见,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6.png

杨进教授以“ASCVD合并代谢异常综合管理策略”为题,对ASCVD合并代谢异常患者的综合管理及预后改善进行了细致剖析。

7.png
8.jpg
9.jpg
10.jpg
11.jpg

随后,邵春丽教授通过对ASCVD长期血脂管理策略深度解析,分享了 自己在临床诊疗上的新思路。朱丹教授则详细介绍了肥胖与心血管风险之间的关系,指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合理控制糖分、加强锻炼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意义。祖凌云教授、王文尧教授、陈少敏教授则先后阐明了心血管风险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甲状腺代谢异常以及高尿酸血症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国内外指南分析和研究报告的解读,将最新指南共识与临床实践进行了深度融合。

12.png

毛节明教授也于专场结束时对每位专家的报告进行了高度评价,同时表示:

“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这样的交流,尤其以这样一个线上云交流的方式,能够使大家面对面讨论问题,分享新的知识,共同促进心血管代谢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

医联体工作会议/合并多重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的管理策略专场

▼▼▼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最后,培训班聚焦合并多重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管理策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威教授、任川教授、曹庆久教授、文杰教授先后通过分享典型病例、临床诊疗经验、最新指南解读等形式,从运动、饮食、心理、现代化管理等多角度深度探讨了合并多重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方案。王雅亭教授、张瑞涛教授、徐玲教授、杨林承教授则围绕精准评估的具体步骤、代谢紊乱的病因、肥胖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关系、血脂净化的现状与发展等内容,带来精彩报告,全方位解析并交流心血管代谢的意义和诊疗原则。

21.png
22.png

在场点评专家们也纷纷打开话匣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每个演讲主题做出了深刻的讨论。郭静宣教授强调,无论是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综合管理、精准评估还是与各种病因的联系,对于合并多重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管理策略而言,做好防控关口的前移工作更为重要。

期间,会议还为“医联体建设”这一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留出了时间,畅所欲言。

23.png

吴昕霞教授从医院集团概况、城市医联体工作、跨区域专科医联体工作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医联体探索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具体工作。

她介绍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城市医联体成员单位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涵盖1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19家一级医院,3家社区服务站在内的海淀区中东部医联体,二是包含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延庆区京西北医联体。其中各单位成员之间通过专家下基层、病例讨论、基层业务骨干培养、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检查检验互认、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方式发挥医联体平台的功能。此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还在不断探索涵盖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多合作模式的跨区域专科医联体建设。自2019年6月至今已建设成立包含200多家成员单位的骨科专科医联体、100多家成员单位的肌骨科超声专科医联体、125家消化专科医联体。

未来,医院还将继续深入跨区域专科医联体的组建,希望能通过开放其他专科跨区域医联体,继续深入专科联盟合作机制,从而推进分级诊疗,服务更多患者。

24.png

郭静宣教授在会议结束时由衷感叹道此次培训班的高质量,也盛赞了在唐熠达教授的组织下为广大心血管医师提供了一系列优质高效、形式多样的网络学术交流平台,并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联体未来建设充满信心。

至此,本次心血管代谢培训班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希望培训班能继续结合网络优势,推动心血管诊治朝更精细化、精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降低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发生率,造福广大患者!

微信图片_20210324100838.png

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代谢门诊出诊表


25.jpg
阅读数: 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