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VitaFlow®事“瓣”功倍:挑战“禁忌”—血流动力学崩溃下急诊TAVR手术
1.jpg

急性主动脉瓣膜大量反流、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几乎完全崩溃,外科评估表示风险过高,根本无法进行外科手术。生死一刻,急诊TAVR能否挽回患者生命?

2021年4月13日,粤“瓣”越好—— VitaFlow®线上系列专题研讨会如期举办。会上,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飞教授团队的王博医生带来的一例极为罕见的纯反流情况下的急诊瓣中瓣TAVR手术,引起了与会嘉宾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讨论,颇具临床指导价值。

2.png

该例手术的对象是一名55岁的女性患者,因胸闷、气短4个多月加重10天、突发意识不清2小时,急诊入院。初步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主动脉瓣膜反流。

3.png

经多学科会诊后,外科评估表示,手术风险过高,无法手术。根据中心急诊TAVR手术经验,王博医生随后提出先采用急诊TAVR技术迅速稳定瓣膜血流动力学后,紧接着植入ECMO维持全身血流动力学,待患者术后情况稳定后再选择适宜时机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这个病人上台时候,他的整个血流动力学就已经几乎崩溃了,血压非常低。所以对我们的操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能出错。”王博医生在介绍患者情况时回忆道。

最终,在团队的紧密配合下,顺利为患者植入两枚27mm  VitaFlow®瓣膜,术后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4.png

王博医生总结表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主动脉瓣膜反流、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较高。虽然经验有限,但是本例手术的成功也从一方面显示出,对于此类患者实施抢救性TAVR仍存在较高的可行性。此外,ECMO也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支持的理想选择。

“对于本例患者,最初TAVR是作为外科瓣膜置换术的桥梁,但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较好,脓肿在缩小,因此我们还在进行密切监测、随访,以选择合适时机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王博医生补充道。

5.png

随后,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李捷教授围绕此次手术展开了深入讨论。

李捷教授表示,本例手术可谓是一次对TAVR“禁忌症”的挑战,它是一例超声引导下的纯反流TAVR手术。但针对此次手术瓣膜尺寸的选择、术后瓣周脓肿的处理以及之后外科手术的时机选择,李捷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王博医生解释称,考虑到之后的瓣中瓣手术,以及大瓣膜容易出现瓣膜下滑的风险,所以当时未选择过大瓣膜。另外,主动脉瓣瓣周脓肿一直是TAVR手术的局限之处,无法及时清创。但术后患者一直有服用抗生素,且医院一直在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若脓肿持续存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会及时行清创手术。

罗建方教授补充说:“考虑到脓肿的存在,患者极有可能出现瓣周穿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出现内膜增生的情况。因此应尽快与外科沟通,选择合适的时机做清创手术或行外科瓣膜置换手术。”

聚焦于 VitaFlow®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操作规范,本次粤“瓣”越好——VitaFlow®线上系列专题研讨会由罗建方教授发起,携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王博医生,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梁祥文教授等多位TAVR术者分享了 VitaFlow®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从越办越好,到粤“瓣”越好

▼▼▼

6.png

吴永健教授于会议召开之际作引言。他首先用三个“全国前列”形容了广东地区瓣膜病诊疗水平的发展。第一,近几年广东省TAVR技术如同广东地区冠脉技术一般,走在全国前列;在罗建方教授以及广东省各家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省瓣膜病诊疗的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广东省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瓣膜病诊疗一线专家,随着近几年瓣膜病的发展进入高潮时期,广东省也紧跟时代走在前列。

VitaFlow®自2019年7月上市后至今,全国已有上百家医院开始使用该款瓣膜。该瓣膜在设计上有许多特别之处,包括外裙边设计、电驱动输送系统等。也希望本次会议举办能为广东省乃至南方地区提供一个有效的学术交流平台,让诸位医师更好的了解这款瓣膜的使用方法和优点。

尽精微,致广大,VitaFlow®的操作要点

▼▼▼

7.png

自今年春节以来,整个北方地区医院的人才结构都发生了很大调整。宋光远教授也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宏家院长的邀请,调职至安贞医院,担任结构性心脏病中心主任。让宋光远教授可以在新环境大展拳脚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压力。吴永健教授呼吁,“在此,也希望各位同道能多多帮助和支持宋光远教授开展相关工作,大家同心同力,共同提升我国结构性心脏病的诊疗水平。”

随后,宋光远教授从 VitaFlow®的产品特点、手术策略、操作要点三个方面,为与会专家详细地介绍了 VitaFlow®在临床中的使用。

他提出,植入评估时最佳投照角度可通过调整DSA获得。即选取瓣环平面生成瓣环S曲线,调整DSA获得输送系统显影环切线位两个角度,输入软件生成显影环S曲线,双S曲线的交点即为最佳投照角度。在此角度下,瓣环和显影环均呈切线位,可清晰评估植入深度,减少视觉误差。确定植入角度后,可将辅入路的猪尾导管置于无冠窦窦底,作为主动脉瓣虚拟瓣环的标志。其次, VitaFlow®瓣膜的目标植入深度也应为虚拟瓣环下0-6mm。

VitaFlow®释放过程总体可分为三步:释放前1/3段、中1/3段及后1/3段。另外,VitaFlow®输送系统为电动释放手柄,在释放瓣膜时,按“后退”或者“快速后退”按键, capsule后撤,瓣膜逐渐被释放。而“前进”和“快速前进”按键仅用于植入前装载及植入后回纳tip头,在释放过程中禁止使用。

瓣膜植入完成后,也应将输送系统缓慢拉出至降主动脉,此时需要注意输送系统锥形头段勿勾挂膜和支架。长按“前进”或者“快速前进”按健, capsule匀速前进闭合,至输送系统发出声音提示已完全回纳,DSA显示capsule完全闭合,再将输送系统撤出体外。最后再应用超声或行主动脉根部造影评估植入深度、瓣周漏侧冠脉灌注情况,连接监护传感器测量术后跨瓣压差。

吴永健教授点评道,根据目前病理结构的改变, VitaFlow®瓣膜设计上做了大量改善。瓣膜的支撑力、外裙边完美配合,使得瓣膜在释放过程不易出现大范围移位,为后扩张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其瓣架结构也为后期冠脉支架和再次血运重建提供了机会。

梁祥文:AR病人TAVR单中心经验分享

8.png

最后,梁祥文教授围绕 VitaFlow®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AR)TAVR手术中的应用,带来了3例病例分享,同时总结分享了自身的心得体会。

根据3例的操作,梁祥文教授提出,AR病人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建议以桶装结构为宜。其次,在瓣膜大小的选择上,自膨胀支架应考虑较大型号( oversize15%-20%)。在操作过程中,AR病人的升主动脉、STJ、瓣环、流出道均可作为锚定的区域,并且建议最少有2个作为锚定支架。此外,瓣膜也不宜高位释放,应在初始定位3mm-6mm处释放。术后病人的密切随访也至关重要。

“ VitaFlow®瓣膜在裙边设计上增加了摩擦力,使得该款瓣膜在锚定区范围有限的情况下也不易出现移位甚至弹出的情况。对于纯反流患者,可根据解剖情况尝试使用 VitaFlow®瓣膜,可以在术中降低风险的发生,这是我的一点经验总结。”罗建方教授结合自身操作经验点评道。

吴永健教授则表示,使用VitaFlow®瓣膜一定要做好术前分析,要充分掌握患者术前的钙化情况,同时了解瓣环大小。另外,对于纯反流TAVR手术来说,瓣膜在释放的过程中一定要慢,在术前也要做好锚定区的选择。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使用VitaFlow®瓣膜做纯反流TAVR手术时,我一般在瓣膜释放过程中会用2-3分钟。对于锚定点的计算,我也会预设2个锚定点,这样瓣膜才会更稳定。”

在专家们的讨论声中,本次粤“瓣”越好—— VitaFlow®线上系列专题研讨会圆满结束。谈到本次活动的意义时,吴永健教授在会议尾声中指出,本次会议提供一个相互交流,互通有无的平台。除了广东地区,全国其他地区也应该举办这样一场区域性的深度交流会议。通过病例分享、专题演讲的形式共同提高TAVR技术。

也相信未来在罗建方教授以及广东各地区TAVR术者的的齐心协力下,广东乃至整个南方地区的TAVR技术都会呈现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良好发展态势。

阅读数: 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