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 | 快速释放免缝合生物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脏传导阻滞的相研究
文章顶通.jpg

【据《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21年9月报道】:在过去的十年,快速释放和免缝合主动脉生物瓣的发展引领主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发生了重大改进。与传统主动脉瓣膜相比,免缝合瓣膜的优点包括减少手术时间和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具有快速释放、易于植入的装置。 快速释放免缝合生物瓣膜的灵感来自于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技术(TAVR),它需要一个环下不锈钢框架的球囊扩张装置,这可能会干扰心脏传导系统。与传统的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相比,可能导致如TAVR术那样引起永久性起搏器植入(PPI)率升高。(作者luliana Coti等)


11.png

FIGURE 3. Conduction disturbances after rapid-deployment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RD-AVR): incidence and anatomic considerations. The expansion of the subannular stent within the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in the proximity of the left bundle branch (black arrows) may exert compression on the conduction system and influen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nduction disturbances. SA, Sinoatrial; AV, atrioventricular; PPI,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LBBB,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AVB I, first-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 II, second-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这项研究在于评估单中心、真实环境中使用快速球囊扩张免缝合主动脉生物瓣行SAVR手术患者的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和风险预测因素。本研究在2010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连续入组700例患者,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访收集了患者的纵向随访数据,包括出院时、术后3个月、1年、3年和5年的情况。37例患者(5.3%)在术后即安装了永久起搏器,而后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剩下663例患者进入此研究。通过12导联心电图来评估患者住院期间和术后随访时的传导阻滞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126例(19.0%)患者术前已表现为不同形式的传导异常。61名患者在术后14天内植入了永久性起搏器(累积发生率9.4%),其中47名患者(77%)因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术前传导异常(如右束支阻滞)和手术中情况被认为是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独立预测因素。研究发现,早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8%,非早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96% (P = 0.60)。

此研究可得出结论:快速球囊扩张免缝合生物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永久性起搏器的植入率在与以往报道的范围相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对短期至中期生存率无显著影响。选择术前有心脏传导障碍以外的患者行快速球囊扩张生物主动脉瓣置换术,可降低手术后新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发生率。


西京医院心外科 黄磊 报道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21, 162: 803-811.

扫描二维码,马上进入“瓣月谈”



阅读数: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