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半年时间的精心筹备,2022年3月11日,福建地区“CDQI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建设项目房颤中心”于福州市正式启动。此项目的建设,将对全面提高福建省房颤疾病的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启动会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良龙教授介绍了此项目建设的意义、目的以及总体规划。
Q
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的背景和由来是什么?
全面提升心血管核心诊疗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
陈良龙教授首先介绍了何为CDQI。
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ardiovascular disease quality initiative,简称CDQI)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的相关要求,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实现全国心血管疾病诊疗质量均质化,多维度提升临床医生对重大心血管疾病的综合管控能力,全面提高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由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共同开展的项目,以此推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项目的实施,建设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临床质量评估与能力提升体系。
CDQI工程是面向全国、立足未来的长期性项目,将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国家标准化高血压、胸痛、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瓣膜病、肺血管病、冠脉介入、心血管与代谢疾病、心脏康复、心血管护理等专病中心。此次福建地区“CDQI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建设项目房颤中心”的启动,就是其中的一项。
Q
此次CDQI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建设项目房颤中心落地福建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将会为福建地区房颤疾病的诊疗、管理以及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解决诊疗水平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陈良龙教授提到,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可成倍增加脑卒中、心力衰竭以及死亡的发生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11年间房颤患病率增加了近20倍,治疗形式严峻。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介入导管消融、外科射频消融以及迷宫手术、左心耳封堵术、新型口服抗凝药等房颤治疗新方法的运用,使得房颤的治疗效果得到质的飞跃。但福建省房颤治疗水平仍然呈现区域式发展不均衡、许多房颤患者得不到最佳治疗的现状。CDQI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建设项目房颤中心落户福建,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福建省基层医院房颤的诊疗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福建做出积极贡献。
Q
项目尚未宣布正式启动之前,经历了哪些筹备过程?
四个阶段,层层递进,确保顺利启动
项目从筹备到正式启动,经历了半年时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立启动会筹备工作组,进行高效沟通。在项目筹备过程中,筹备工作组就各中心的申报流程、专家线上评审、落实启动会议时间及授课专家等问题与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建设项目的项目组及时沟通交流。
第二阶段:分区推动申报及自评工作。分区域推动各地市各级单位积极申报房颤中心并完成线上自评。
第三阶段:组织CDQI房颤中心专家组对各申报中心进行盲评与会评。
第四阶段:确定线下启动会议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会专家和会议议程等。
Q
当前福建省有65家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其中卓越中心4家,示范中心10家,建设单位51家。“卓越中心”“示范中心”和“建设单位”的评判标准都有哪些?
等级划分明确,评定标准清晰
陈良龙教授介绍到,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管理层级分为“卓越中心、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三个等级,评估标准总分为1000分,从成立条件、科室建设、患者管理、手术能力、随访与数据管理、对外教育培训等方面,依据不同的学科领域特点,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具体评分细则。
“卓越中心”的标准:自评分达到850分,省级大型三甲医院,综合实力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有本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或者地市级三甲医院,本区域影响力大,成立房颤专病病房或门诊,在房颤领域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中心。同时,中心负责人积极参与能力提升活动,并具有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示范中心”的标准:自评分达到700分,省级三级医院,综合实力较强,省内有一定影响力,房颤诊疗工作开展较好,但未达卓越中心标准,或者是地市级三级医院,房颤诊治工作开展较好,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中心负责人积极参与项目,配合区域卓越中心的能力提升活动,同时能提升所在区域的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的标准:二级及以上医院,自评分未达700分,医院负责人积极参与此项目。
Q
下一阶段,福建省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期待将福建省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打造高水平、高效率的平台
陈良龙教授介绍了福建省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规划。
一、扩大建设范围。进一步推广、扩大福建省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建设,指导具有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积极申报并进行自评,再经过专家会评后定级,进而根据相应等级,为其学科建设和医生成长制定相应的提升工具和提升方案。
二、成立福建省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联盟,组建房颤中心专家团,依据指南制定相应标准,以区域为单位,线上线下相结合,辐射区域的房颤中心建设单位与基层单位,通过线上病例查房、理论授课、手术演示或教学、病例交流及义诊患教等形式,提高区域整体房颤诊疗水平。
三、通过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会议、CDQI房颤卓越中心之间院际交流等形式向国内著名的房颤中心学习,进一步提高福建省房颤诊治水平。
四、组织开展房颤相关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提高福建省房颤科研能力,指导临床。
通过这些努力,希望把福建省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打造成上下联动、医患协作、积极向上、覆盖全省的集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高水平、高效率的平台。
Q
除了推动此次CDQI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建设项目房颤中心落地福建,近两年在促进福建地区房颤诊疗水平的提升方面还开展了哪些工作?
医教研协同发展
陈良龙教授提到,近两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在医教研方面多点发力,协同发展。
科研方面,积极创新、开展房颤诊疗新技术与新项目,努力提高自身的房颤诊疗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项多生命信息同步监测的原创性设备研发,对房颤的筛查与临床科研具有重要的价值。另外,改良的房间隔穿刺系统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处转化阶段。
同时,每季度举行一次房颤导管消融线上手术直播或手术演示;定期在省内10多个中心指导房颤导管消融或左心耳封堵手术;每年举办“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及“福建省心律失常诊治高级研讨班”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省内外专家其中就房颤发病机制、诊断筛查、指南共识、综合管理、导管消融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定期到基层医院,组织教学查房、理论授课、患教义诊等,宣传房颤诊疗的最新指南、最新技术;与社区卫生院成立房颤专病联合工作室,专家定期下社区门诊,上下联动。
Q
未来怎样将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串联,更好地提升福建地区房颤诊疗能力,为更广阔地区房颤患者造福?
推动基层医疗体系房颤规范化管理
陈良龙教授表示,未来将依据国际和国内最新指南,制定标准化的房颤诊疗规范,并将其作为各级房颤中心临床诊疗行为指南,确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通过多维度指标的管理,对福建省内各层级医疗机构的房颤中心诊治能力进行评估,指导并提升其对房颤患者及时、规范治疗。
专家简介
陈良龙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美国心脏病学院专科会员(FACC) ,欧洲心脏病学院专科会员(FESC) ,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委员(APSIC)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福建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学术成就:《JACC心血管介入杂志(中文版)》、《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参与“十二五”国家重点支撑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主持多中心临床试验2项并参与全国多中心试验等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主编专著5部、副主编专著5部、参编专著20余部,参与制定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指南与专家共识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