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2-17日,第23届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2022)于线上召开期间,4月13-17日心律失常论坛同步于云端上线;其中4月13-15日,心律失常手术转播环节备受期待,作为主办方,广东省人民医院电生理团队各位术者呈现了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手术8台,在全国众多中心参与下,手术转播持续三天,接连呈现了共72台手术!各大武林高手利剑出鞘,联袂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手术大片”。房颤消融作为手术交流“重头戏”,包括高功率消融、冷冻消融、持续性房颤不同的消融策略等;此外还围绕各种类型房扑、器质性室速、心外膜消融等病种展开交流;病例从基础到复杂,覆盖全面,不仅展现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满足了不同参会者的学习交流需求。
Highlight 1:展现消融特色,探讨策略难点
▼▼▼
手术转播部分中心术者术中风采
首日就有来自全国19家中心带来了房颤专场的直播,各中心不仅展现了自身房颤消融的特色经验,也实时讨论了当前房颤消融策略的难点。
首场迎来的是房颤冷冻消融手术专场,在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主持下按下“播放”键,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金奇教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王海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王群山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东辉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棠教授等众多领域内专家。参与转播的术者分别是广东省人民医院方咸宏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学海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刘元伟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陈红武教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乔宇教授。
射频消融仍是目前房颤消融最主要的方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桂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杨龙教授、梅州市人民医院张奇峰教授演示了持续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持续性房颤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确,故各中心也采用了不同的消融术式,三家中心分别展示了酒精消融、基质标测以及BOX隔离等特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樊友启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方咸宏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卫斌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健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张曦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贤惠教授接连进行手术演示,与珠海市人民医院许广莉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中乐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陈松文教授以及武汉亚心总医院唐成教授等专家就房颤消融的AI值、术中镇痛、电压基质标测、迷走神经节改良消融、复发房颤的消融策略等问题展开讨论。
Highlight 2:新技术应用助力临床手术实操
▼▼▼
手术转播部分中心术者术中风采
在局部阻抗技术手术专场,江苏省人民医院陈红武教授演示了一台风心换瓣术后的房颤消融手术,中山市人民医院邓志华教授演示了一台复发房颤的消融手术,珠江医院宋旭东教授演示了一台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三台手术都展示了最新的局部阻抗监测技术DIRECTSENSE在消融中的使用,能够有效指导消融,避免消融过度。
广东省人民医院刘洋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卢凤民教授、佛山复星禅城医院谭海斌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吴强教授、安徽省立医院徐健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张劲林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钟赟教授担任主持嘉宾,与术者就标测与消融策略进行讨论,对于Rhythmia系统的高解析度标测、网篮操作技巧以及局部阻抗数值的解读都表现出极大关注。
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教授演示了一台阵发性房颤手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月刚教授演示了一台分支性室速消融病例;两位术者再次通过实操展现了DRICTSENSE局部阻抗监测技术在获取真实消融反馈中的表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岗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健桂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梁远红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黎健勇教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陶四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吴永全教授,在线与术者共同探讨了DIRECTSENSE局部阻抗监测技术,对手术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解读,各位专家都十分期待这项技术未来能够在国内积累更多应用经验。
术者与专家实时讨论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宋旭东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马薇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邓海、刘洋教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赵冬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詹中群教授相继运用Columbus®V3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Columbus®系统V3)完成各类型手术演示。
宋旭东教授演示了一台右上肺起源的房早房速手术,展示了Columbus®系统V3在复杂心律失常的运用,在Columbus®系统V3下用冷盐水导管精准标测靶点,实现成功消融;为提高消融成功率,实现了右侧肺静脉单圈隔离。马薇教授演示了一台室上速手术,快速放置十级、四级导管后通过电生理检查确定为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通过Columbus®系统V3快速确定靶点并成功消融;邓海教授、刘洋教授,赵冬华教授也分别熟练运用该系统迅速完成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手术,刘洋教授就系统在室上速中的应用进行分享,赵冬华教授对系统的稳定性表示认可,并分享了运用消融导管全管身显影的特性,进行建模与特殊位置标记,从减少使用射线或零射线进行电生理手术的经验。各位专家经过充分的讨论对Columbus®系统V3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对国产医疗器械的研发和发展充满信心。
Highlight 3:围绕热点话题持续深入讨论
▼▼▼
术者与专家实时讨论
4月15日手术转播继续将精彩进行到底,来自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琦教授、聊城市人民医院祁学文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月刚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邓海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晓圳教授等全国十余家中心团队连接演示了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河南省人民医院董淑娟教授使用OCE策略,结合精湛的导管操作能力,演示了持续性房颤单圈隔离、线性阻滞,引得全场赞叹。在线专家与术者围绕持续性房颤的消融策略,酒精消融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将会场的学术氛围推向新高潮。
中山市人民医院李飞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孙鸣宇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韩冰教授等专家,就不同体重患者的功率AI值是否需要变化,阵发性房颤是否需要ATP诱发,是否需要隔离上腔静脉,电压标测应在房颤律还是窦律下进行等话题进行了热烈探讨。时光流逝,会议接近尾声,所有专家都表示三天的手术转播内容丰富、实用,满足了不同参会者的学习需求。
Ending:不止于技术,
只为更好传播学术之声
▼▼▼
正如会前薛玉梅教授所言,此次精心安排的手术转播不仅展现了全国各中心精湛的手术技巧,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发展成熟的中心通过手术转播示教,传播先进的技术理念,分享丰富的经验,能够自上而下有效地辐射至基层医院;向更多有学习需求的青年术者传递经验理念和技术优势,通过与资深专家进行交流分享,结合点评讨论,在实战中切实提升了术者的临床技能;进而能够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患者管理水平,帮助实现基层医院手术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会务组细心统筹下,全国众多中心、专家热情参与下,一场话题丰富、内容实用的“学术大片”最终精彩落幕。相信未来有更多年轻术者将在平台上展现才华;更多国内中心的原创研究成果在此展示;大会也将把握契机,打造一个更开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更广泛传播学术之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