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首家零射线绿色心脏电生理手术室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顺利启用!
图片

2022年6月1日,在院领导和全体心内科成员的共同见证下,江西省首家零射线“绿色心脏电生理手术室”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启用,并顺利完成多台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据悉截止目前为止,国内仅有11家医院成立了绿色心脏电生理手术室,且绝大多数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南昌大学一附院加入这一领域,标志着江西省心电生理技术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图片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我国的心律失常患者已超过1000万,我国目前每年的房颤手术约10万例,而这一数字在2035年预计达到100万例。传统心律失常介入手术依赖X导航,然而X射线辐射对医、患双方均有潜在的风险,尤其是部分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不适合接受传统X线导航下的介入手术。“如何解决X线辐射对患者和医生的危害?”国内外心电生理工作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近年来,CARTO及Ensite等心脏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的出现极大地减少了术中X线的应用,甚至可以完全做到零射线下手术(T3D),但对术者的经验和手感要求非常高。而心腔内超声(ICE)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瓶颈,T3D+ICE的协同运用,使更多的术者可以在普通手术室,无X线影像设备的帮助下进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

图片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团队,在郑泽琪、彭景添、殷然主任的带领下,始终致力于低射线与零射线介入治疗的探索,是国内最早开展绿色电生理手术的中心之一,也是江西省内开展低射线及零射线电生理手术最多的中心,为众多孕妇及儿童心律失常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避免了X线辐射的危害。江西省首个绿色心脏电生理手术室落户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是对他们前期开创性工作的充分肯定与褒奖。同时绿色电生理导管室对场地的要求及投入较传统导管室明显降低,没有大型的DSA造影机,也不使用X线成像,而是配备先进的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及心腔内超声等可移动设备,使得心律失常介入手术在普通手术室就可以顺利完成,极大的缓解了医疗资源供需失衡的难题。

本次江西省首个绿色心脏电生理手术室落户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得到了中国绿色电生理联盟学术委员会的来电祝贺。相信随着我省绿色电生理事业的蓬勃开展,必将为江西省广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安全的诊疗服务!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609195108_副本.jpg

郑泽琪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

江西省高血压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医师协会第五届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第一、二、三、四届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第五届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肺血管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疾病高血压分会常委,第三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三届心脏与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第一届常委,江西省医学会介入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衰联盟常委,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
微信图片_20220609195111_副本.jpg

彭景添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介入室主任。

江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心电生理、心脏介入诊治。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的委员,杂志的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心电生理、心脏介入诊治。98年受国家教育部支助在法国世界著名心电生理研究中心——Haut-Lévêque医院学习临床心电生理一年,并合著论文6篇(在国际杂志上发表)。
擅长于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研究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治,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和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二)。承担及参与省厅级课题10余项。承担及参与省厅级课题10余项。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微信图片_20220609195115_副本.jpg

殷然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卫生部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导师。

学会任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国房颤联盟左心耳封堵工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委员,江西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介入心脏病学会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心电协会副主任委员。
阅读数: 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