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COE卓越中心——精准PCI心时代暨中部地区腔内影像和生理学高峰论坛-“精准行,大师路”CCEC郑州站成功举办
图片

随着PCI手术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精准PCI”的概念愈发深入人心。同时,影像学和生理学的评估手段也在不断优化,为更高效、更安全的PCI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精准PCI时代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诊疗能力,掌握规范准确的治疗理念技术,从而实现患者的最大获益,是每一位PCI医生所思考与提升的方向。

2022年6月18日,波士顿科学与郑州大学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共同打造的“领航|COE卓越中心——精准PCI心时代暨中部地区腔内影像和生理学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冠脉领域内众多大咖齐聚线上,共探PCI精准治疗热点话题。

群贤相聚,共话精准PCI心时代

▼▼▼

会议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担任名誉主席,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赵育洁教授担任执行主席。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陪仁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朱舜明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阳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范永臻教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郭彤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洵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金戈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永百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明华教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邓熠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童亚良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亚威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张明友教授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众多专家云端相聚,围绕PCI手术中腔内影像与生理学应用场景及技巧,展开了深度解析和热烈交流。

活动伊始,赵育洁教授李晨光教授发表了开场致辞。

赵育洁:在交流中共探精准PCI诊疗方案

图片

赵育洁教授说到,2021年1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房大楼启用,目前心内科设置床位500张,去年完成PCI手术量近5000例。随着冠脉介入治疗的不断普及,转诊到上级医院的病例越来越复杂,腔内影像学和生理学是未来冠脉介入治疗的大势所趋,如何优化诊疗方案,使患者更多获益值得深入思考。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学习优秀经验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希望本次大会中的手术演示能够在线上众多专家大咖的指导下,共同探讨出优选策略,最终让患者得到更精准的手术治疗。

李晨光:未来PCI发展将更生理、更精准

图片

李晨光教授表示未来的PCI发展方向是更生理、更精准的方向。他介绍道,中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青年医师俱乐部(CCEC)是由葛均波院士和徐波教授发起,汇聚了国内腔内影像和功能学领域有造诣的众多中青年专家,同时邀请了一批有卓越贡献的工程师;目的在于推动国内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的发展,促进国内原创性的研究,通过医生和工程师的合作促进国内原创性的器械研发。希望通过本次高峰论坛的举办,能够加深大家对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的理解,使其得到更多发展和推广。

聚焦前沿

影像学与生理学为PCI带来强大生命力

▼▼▼

来自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刘学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宁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贺勇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担任大会讲课嘉宾,聚焦领域热点前沿,展示了腔内影像学与生理学蓬勃的发展势头。

刘学波:IVUS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图片

首先,刘学波教授带来了IVUS临床研究新进展讲座。刘学波教授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和ACS发病机制的评价,易损斑块的研究,PCI策略和技术的优化,介入术后和药物治疗、新器械及新技术几方面对IVUS的临床进展进行了讲解。他谈到IVUS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基于目前大量研究结果,可以重新审视很多证据的准确度,从已有的证据基础上进一步重新提炼新的证据,使得IVUS保持强大生命力。

郭宁:Comet压力导丝设计特点及应用优势

图片

郭宁教授为大家讲解了Comet压力导丝产品设计特点及应用优势。目前,FFR是冠脉介入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学指标,对PCI有重要指导意义。FFR导丝的性能需求主要包括:有效的扭矩力、轨道支撑力、头端耐久力和可靠的连接。郭宁教授介绍到Comet压力导丝采取对称设计可以有效保证1:1扭力传导;光学传感技术保证稳定的信号输入及连接,不受温度或湿度的影响,重新连接时不需要重新校准。同时,智能120系统同时兼容IVUS和FFR功能,能够减少设备操作时间、节省术者操作步骤。

贺勇:新器械纷至沓来,旋磨为何依旧经典

图片

贺勇教授就钙化病变处理的器械选择进行了介绍。贺勇教授结合临床实践和指南推荐对钙化病变处理的流程进行了介绍,他表示轨道旋磨采用了离心旋磨的原理,是严重钙化病变的预处理的有力补充,Shockwave基于球囊技术开发,使用简单容易上手。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旋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验证,是处理钙化病变的全能型选手,也是介入医生应当掌握的必备技能。

刘健:FFR+IVUS联合启用时机及应用场景

图片

刘健教授带来了FFR+IVUS联合启用时机及应用场景介绍。刘健教授就循证医学证据对FFR+IVUS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和临床价值进行了介绍,他总结道:IVUS联合FFR可用于术前判断病变性质,指导支架选择,术后评估支架膨胀效果及判断预后。临床实践中,在PCI术前、术中根据病变特点选择不同的组合方案。FFR+IVUS一站式整合器械的应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便于临床实施更精准的PCI策略。

实践出真知,共探最佳手术策略

▼▼▼

在手术直播中,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带来了多台各具特色与难点的病例演示。所有与会专家各抒己见,与手术团队就手术策略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精彩讨论。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陈丰毅教授、孙运教授首先带来一例急性前壁心梗、三支病变的病例,首先处理前降支分叉病变,最终在IVUS指导下成功开通罪犯血管。接下来,牛思泉教授演示病例为一例右冠开口严重钙化,外院反复球囊扩张失败,此次在IVUS指导下采用旋磨技术成功开通右冠。胥良教授带来了一例前降支开口严重狭窄的NSTEMI病例,在IVUS指导下对该病变进行了精确判断,最后成功植入支架,复查血管内超声,支架膨胀良好。兑宏志教授带来冠脉支架内闭塞血运重建一例,患者9年前前壁心梗外院植入两枚支架,此次胸闷再发入院,造影提示前降支支架闭塞,兑宏志教授在IVUS指导下采用前向开通策略,成功开通该支架内闭塞病变。

精彩的手术演示不仅深度传递了腔内影像学与生理学指导下优化PCI治疗的理念,各位专家不同的观点碰撞也为临床中如何规范操作,更好掌握相关技巧提供了最直观、实用的指导策略,在理论与实践中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在与会专家意犹未尽的讨论声中,本次论坛落下了帷幕,围绕IVUS临床研究新进展、FFR+IVUS联合启用时机及应用场景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解读,通过手术直播实时交流策略、分享经验,切实呈现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学术盛宴。

正如李晨光教授在总结中所言,IVUS与FFR指导下的精准PCI是冠脉介入治疗的未来,CCEC旨在搭建国内冠脉腔内影像学和生理学临床、科研、创新的一体化转化平台,进而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次大会通过展现经典的病例,将已有经验与新知识融会贯通,而实战中观点的碰撞,能够迸发出更多创新的智慧火花。相信广大年轻医师通过大会掌握了更多腔内影像学应用技巧,弥补自身不足,提升专业素质,也希望未来大家能继续在交流中开拓创新,为推动腔内影像学与生理学在国内的全面普及发展贡献力量。

阅读数: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