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焱院长率领心脏瓣膜介入团队,使用雅培经导管二尖瓣夹及可操控导引导管系统MitraClip™,成功为一例危重二尖瓣重度反流HOCM伴“SAM”征的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
据悉,此次手术患者诊断是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二尖瓣反流,且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典型“SAM征”(systolic anterior motion):收缩期二尖瓣前移现象。目前应用该技术治疗此类患者在国外有少量研究及报道,国内应用尚属首例。
基本情况
患者为一名68岁的老年男性,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短4年余”入院。患者4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大汗淋漓,症状反复发作。此次入院合并快心室率房颤,发作时血压60/30mmHg,面色苍白,呈休克状态,房颤转复后生命体征尚稳定。此例属于心脏猝死的极高危患者。
术前TTE
二尖瓣前叶秦收缩期前向移动引起流出道梗阻
二尖瓣重度反流合并SAM
手术过程
LVOT术前压差
LVOT 术后压差明显改善
术前TEE提示SAM现象二尖瓣前移至主动脉瓣
术后TEE提示TEER术后SAM现象解除
术前3DTEE提示二尖瓣重度反流4+
术后3DTEE提示二尖瓣反流减轻至1+
SAM现象产生的机理可能是:
①左室流出道狭窄,血流速度加快,流出道相对负压,吸引二尖瓣前叶及腱索前向运动,即Venturi效应;
②由于肥厚的室间隔收缩运动减弱,左室后壁代偿性运动增强,后基部的有力收缩迫使二尖瓣前叶进入血液几乎排空的左室流出道;
③由于乳头肌排列紊乱,当心脏收缩时,肥厚的室间隔挤压绷紧的腱索,腱索后移,而二尖瓣前叶上翘前移。
随着医疗的进步,针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反流已经有多种治疗方案。
该技术通过相应导管将夹合器选择合适的位置放置,可以限制二尖瓣前叶的迁移运动,进而降低或是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并同时改善二尖瓣反流。
厦心王焱教授领衔的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瓣膜介入治疗领域始终不懈努力,持续创新,此次在中国台湾宋思贤等教授在线合作指导下,顺利完成运用MitraClip™技术治疗一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大量反流的高龄患者。术后患者症状改善,心脏彩超提示梗阻解除,二尖瓣反流明显减轻。
专家简介
王焱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香港大学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心脏病学院会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FESC),国际心血管介入学会会员(FSCAI),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副组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在冠状动脉、外周血管疾病及心脏瓣膜疾病诊治方面有很高造诣。
门诊时间:周四下午
王斌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厦门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厦门)分中心办公室主任,急诊科主任,胸痛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组委员,中健科会结构专委会委员,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专家;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心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亚洲青年结构俱乐部黄金会员。澳大利亚The Prince Charles Hospital (TPCH)学习 。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冠脉介入、瓣膜性心脏病微创介入及胸痛中心建设、维护及认证工作。
陈翔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会员(FSCAI)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会员,厦门大学医学院MBBS讲师,EHJ中国青年编委,CVIA青年编委。擅长复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的微创介入治疗。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及地市级课题研究。发表多篇SCI,第一作者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195(JACC interv)。
苏茂龙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超声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美国纽瓦克医疗中心、美国新泽西心脏中心访问学者、亚太卫生协会超声医学分会心脏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促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造影培训部副主任、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厦门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