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CF2022|李妍专访:全方位创新 奉献一场心血管学术与人文交织的唐“潮”盛宴

一座西安城,半部中国史。

有人说,西安是古韵悠长的历史之城;

也有人说,西安是充满活力的创新之都。

但没有人可以否认的是,西安是一座“活”在唐朝的都城,有一朝步入仿若梦回盛唐的千年礼遇;也有经历千年沉淀,焕发着拥有唐风古韵的“新西安”的活力和生机。

2022年8月29日-9月3日,西安将迎来一场心血管领域的唐“潮”盛宴——第七届西北心血管病论坛(NWCF2022)暨第三届心血管创新与转化沙龙即将拉开帷幕,以学术之光,为“新西安”增添“心”的“西”引力。

“根植西安这片热土的NWCF,不断寻求新形式、新风格、新技术、新话题,在题目上、内容上、形式上全方位进行创新,把最新、最需要的东西奉献给大家。”这是大会主席、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妍教授对本届大会的注脚。

会议召开前夕,李妍教授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专访,讲述此次会议设置中如何思变求新,用崭新的形式,带领大家穿越唐风,走进唐都,共议心血管发展与创新话题,邂逅心血管的诗和远方。

李妍教授

大会主席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携手览唐风

全方位创新,把最新的东西奉献给大家

本届会议为期一周,前三天以线上手术直播为主,后三天是线下+线上相结合的论坛授课。

“虽然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在线下做更大规模的拓展,但我们力图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提升。”李妍教授介绍,此次会议贴合一直以来所传承的“创新”精神,在沿袭以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很多改进和创新。

★ 应时求新,介入高手实战云端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心血管介入迎来了新的时代。会议前三天,由唐都医院联合全国13家大中心,开展全线上的手术直播活动,用三天下午的手术演示,揭开NWCF2022学术盛宴的帷幕。

李妍教授提到,为了积极响应疫情防控政策,减少全国各中心专家出行的风险,此次会议决定将手术实时转播安排为全线上的形式,术者们在本单位就可以方便地开展手术、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

手术演示内容涵盖结构性心脏病介入(TAVR、左心耳封堵等)、复杂冠脉介入(CTO、钙化病变等)、起搏与电生理等三大版块,并就最新的介入技术进行手术直播和讨论,包括TAVR、左心耳封堵、ADR技术、冲击波球囊、新型OCT、无导线起博、高效消融等。 

“这样设置的原因也是考虑到线上观众对手术直播的喜爱度和关注度,所以决定集中时间进行手术演示和手术策略的讨论,内容更集中,讨论更充分。”

★ 版块创新,拓展学术广度深度

不断创新的版块和内容,于求新求变中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是西北会常办常新的关键所在,此次会议也精心准备了一些小惊喜和小创新。

医学人文的双螺旋。开幕式上特别邀请一位文化名人分享自己从人文角度看医学与创新的所思所想。同时,也邀请到韩雅玲院士、葛均波院士、张运院士、马长生教授、张抒扬教授等众位大咖进行致辞及主旨发言。
指南解读共话规范。由于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的医生在开展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此次会议特别联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设置全新栏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指南与进展巡讲,通过大咖对指南的解读和巡讲,提高西北地区特别是基层医生对指南的深入解读和理解,让临床医疗工作更加规范地进行。
病例解析以学促用。设置胸痛病例解析论坛,是为了配合陕西省胸痛中心联盟进行复杂胸痛病例临床治疗的剖析以及临床疑难问题的解析,以便与基层更好联动,希望对基层医院的临床工作产生裨益。


★ 内容拓新,深耕细作学术话题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学术话题设置上,此次会议注重突出个专科特色,将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等内容进一步细化分类,内容更全面,讨论范围更广。
细化分类精准施策。此次冠心病论坛分为CTO、精准PCI和钙化病变三个专题,突出各专题特色和重点。
拓展范围拓宽思路。结构性心脏病是未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作为此次中国结构周@NWCF2022的内容,进一步拓展为三个版块,更加深入和细致。围绕结构性心脏病新技术,分为主动脉瓣膜病介入和左心耳介入两个专题版块进行详细探讨;设立瓣膜病例的解析专题版块,通过实战病例的拆解和解析让大家更加了解TAVR技术;召开左心耳封堵新书发布会,联合全国12家单位,汇聚成《左心耳病例精析》,计划在此次会议期间发布。
李妍教授特别介绍到,《左心耳病例精析》是由冠脉左心耳精英封堵俱乐部核心成员共同汇编而成,内容包含冠心病合并房颤,即PCI+左心耳封堵治疗的理念和进展、用药冲突、用药考量、围术期管理、护理管理等精彩病例,每个病例都会有详细点评和分析,也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实时动态图片,非常有教育意义。
唐论直播热点聚焦。唐论直播间作为西北会的传统特色项目,此次内容更加聚焦,将利用一天的时间,集中邀请行业大咖围绕新调脂时代、结构心脏病器械、心血管3D打印、心衰器械治疗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 形式立新,“古”出魅力“新”出活力

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将唐风国潮、实操、健康跑等抓人眼球、多元化的形式融入此次会议中,使整体调性更加新颖活泼、丰富多彩,增加了会议的吸引力。

引古论今唐“潮”风范。结合西安的城市文化特色以及唐都医院的“唐”,此次会议以“唐风古韵”为主基调,从预热视频、KV设计、宣传册、会场甚至口罩设计等方面,全方位打造唐风风格,从医学学术的角度沉浸式体验“唐风古韵新国潮”,凸显新媒体时代的活泼和活力。
实操演练生动可视。基层培训方面,冠脉和起搏电生理这两大基础培训学院也做了一些培训形式的革新——结合现在年轻医生的特点,以培训工坊的模式,设置了导师模拟器示范,组长带领组员演练的环节,既有讲课又有动手实操,增加生动性和可视性,以期带给更多基层年轻医生满满的收获。
关注健康唤醒活力。心血管医生被称为离“心”最近的人,但长期负重前行,熬夜加班,生活很不规律。此次会议在打造学术氛围的同时,也倡导心血管医生关注自身健康,传播“健康中国”理念,利用会议举办地点艾美酒店会议中心的地理优势,号召参会医生围绕风光秀丽的灞河进行“3公里健康晨跑”,打卡西安网红跑道。
“希望每位讲者的讲题都能体现最新的进展、最创新的理念和最创新的技术,同时,更加鼓励原创研究在西北会上进行分享,让参会者耳目一新并有所感悟,这是西北会一如既往的追求。”
李妍教授表示,西北会始终坚持创新与交叉融合,希望从形式和内容等多维度体现创新,把最新的、最前沿的内容奉献给大家。

把脉新时代

向新而行,不断拓新会议边界

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开拓新内容、新形式,努力在创新与交叉融合的道路上行进得更深更远,是李妍教授的办会追求,也是她对未来发展之路的要求和实践。

三年深耕,李妍教授带领团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三年来,我和唐都医院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也非常欣喜地看到,三年时间唐都医院心内科在空军军医大学五所附属医院的200多个临床科室中,排名上升到第13位,在唐都医院排名上升到第3位,是进步最大的临床科室之一。” 

对于学科的未来,李妍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愿景和期待。

“未来,希望在全国各位大咖及同道的带领下,与更多的兄弟单位携手共赢,共同提升西北地区自主创新和转化能力,为中国心血管事业的发展尽己之力。”

人文气息、唐风古韵、创新思维、交叉碰撞……
携手览唐风,在大唐不夜城,感受学术的“精彩盛宴”。
在李妍教授的带领下,西北心血管病论坛不断用“新意”和“心意”,以最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刷新大家对传统会议的认知,不断拓新会议的边界。
“希望我们的会议氛围是一如既往热烈的、隆重的、活泼的,更是精彩的。非常期待大家能够线下相聚,共同讨论学术话题、共同交流行业资讯,也希望更多同道加强合作交流,发挥青年中坚力量作用,共创美好未来。”
李妍教授向所有心血管同道发出了会议的邀请。


专家简介:

李妍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心血管内科主任。先后留学日本大阪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医院。享受空军优秀人才岗位津贴,担任美国心脏学会委员(FACC),美国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学会(FSCAI)专家委员,全军心血管分会常委,首批国家卫健委介入培训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委等任职。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20余年,擅长各种心血管复杂危重疾病治疗,包括老年瓣膜病不开胸介入治疗、房颤左心耳封堵治疗、复杂钙化性冠状动脉疾病治疗。担任《JACC Cardiovasuclar Imaging》编委,《中华心血管病学》审稿人,《心脏杂志》常务编委等。主持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国自然、军队省部级课题19项,获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资助,在Circulation,Diabetologia等杂志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90余篇。

获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荣获中华医学会青年菁英奖,领衔获批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阅读数: 4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