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起搏器会说话》空中沙龙成功举办,多省起搏专家共话国产起搏器现状及未来

2022年8月13日,在中国医师学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的指导下,创领®心律医疗成功举办《如果起搏器会说话》空中沙龙,国内起搏领域的多位资深专家相聚云端,共话国产起搏器的现状及未来。

本次活动重点聚焦核磁扫描安全、生理性起搏、体积寿命比、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等话题。会议邀请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和中华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舒茂琴教授担任联合主席;绵阳市中心医院罗彩东教授、江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刘元庆教授、乐山市人民医院刘洪波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康华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蒲里津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俞杉教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陈云国教授、汉中市3201医院何平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敏教授、玉溪市人民医院李燕萍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育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安医院文俊杰教授共同主持与点评。

同时邀请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耀东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正桂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向睿教授、汉中市人民医院王永进教授、陆良培芳医院赵艳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石林艳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龚倩教授、伊犁州友谊医院李锋教授、南阳市中心医院高建步教授、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刘可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李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薛嘉虹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李志勇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李孝勇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晓红教授等担任讲者(按专家出场顺序排列),共同进行学术分享。

创领®心律医疗总经理朱晓明先生主持开场:“《如果起搏器会说话》系列活动举办至今始终得到学会以及专家们的支持和帮助。本次活动再次邀请到各位专家同道们倾情参与,通过专题和病例报告进行学术交流,相互学习,举一反三,共同进步。另外,衷心欢迎各位专家在疫情过去之后,来到创领®新落成的研发中心和工厂参观访问。”

汤宝鹏教授致辞并表示:“一直以来,学会都在努力推广和实践起搏疗法的基层覆盖。非常感谢创领®心律医疗搭建了这一学术平台,始终聚焦基层医生临床诊疗需求。希望各位专家教授能传道解惑,各位青年医生和参会同道能收获满满。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国产起搏器的发展和应用之路必将越来越宽。”

会议第一部分

主题演讲

▼▼▼

李耀东教授首先带来了题为《国产MRI兼容起搏器》的主旨演讲,李教授从MRI检查原理出发,结合起搏器患者对MRI检查的需求,分享了关于“心系列“起搏器先进的AUTOMRI™技术的经验和看法。AUTOMRI™打开后具有长达48小时的等待期,患者进入磁场后心系列起搏器将自动进入MRI模式,退出磁场后5分钟后自动关闭MRI模式,和传统MRI检查相比,大大减少了非同步模式的运行时间、提升了患者舒适度,也节省了医生对患者的管理成本。

病例分享

紧接着,王正桂教授带来了精彩的案例分享《阵振有磁-起搏器磁共振扫描观察》,从临床实际出发肯定了AUTOMRI™技术在应用上的安全、可靠和便利性。

点评环节

罗彩东教授在点评环节表示,通过国产磁共振条件安全起搏器临床实际应用的病例分析可以看到,核磁扫描前后各项参数无明显变化,表明“心系列”起搏器进行核磁扫描是安全有效的,能够为国内广大需要进行核磁扫描的起搏患者提供有效的核磁检查保障。

会议第二部分

主题演讲

▼▼▼

向睿教授首先介绍了生理性起搏的发展,一方面是手术部位选择从最初心尖部到近几年热门的左束支、希浦系统的演变;另一方面是起搏器起搏模式从最早的单腔起搏维持心率到扩充至可对心衰进行治疗的CRT的发展,向教授强调LBBAP相关研究较少因此2021年ESC指南不做推荐,而HBP目前仅作为CRT治疗的补充治疗手段,对于AVB患者仅作ⅡB推荐,更多患者应首选推荐生理性起搏模式。

随后,王永进教授从功能运作方面系统地介绍了SafeR功能。SafeR功能对于AVB具有三种不同的判断标准,能够根据患者自身不同的情况,在DDD模式和AAI模式之间进行智能切换。

病例分享

赵艳教授、石林艳教授、龚倩教授三位专家先后带来了精彩的病例分享,从手术植入过程到术后随访管理,全面详细地介绍了SafeR在不同类型患者的应用情况,指出SafeR模式不仅能有效降低病窦患者心室起搏比例,对于AVB患者也同样安全有效,同时SafeR独有的长PR间期管理,能平衡最小化右室起搏和房室失同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评环节

刘洪波教授在点评环节谈到,“心系列”起搏器沿用了ELA(Sorin)的先进技术,SafeR功能降低心室起搏比的同时能有效管理长PR患者,从而降低患者房颤风险,另外其自动化程控的便捷性也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有力的帮助。

蒲里津教授则表示,很高兴看到国产起搏器的SafeR功能可以针对不同程度传导阻滞进行全面精细的个体化管理,其优秀的转换算法能为各种类型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获益。

刘元庆教授指出,SafeR算法降低心室起搏但对过长PR间期也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房颤和心衰方面很有优势。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和大量患者数据显示,证明SafeR功能是安全且有效的。十分期待国产希浦系统起搏疗法产品的问世。

会议第三部分

主题演讲

▼▼▼

李锋教授带来了题为《小体积大作为》的主题演讲,从装置的体积和寿命两个生来就矛盾的方面分析:起搏器长寿命需要增加电池容量,但同时会增大装置体积,而对患者来说,体积的增加势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并可能增加患者感染几率。随后,李教授介绍了“心系列“起搏器体积仅8cc,通过专利芯片设计降低了功耗,即使在腔内图打开的条件下仍然可达到10-12年的寿命。

病例分享

高建步教授以《小体积、长寿命》为题介绍了一名8岁女童植入起搏器的病例,对起搏模式和起搏器型号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讨论:虽然植入DDD有房室同步优势,但面临生长发育,心房和心室电极需预留长度,心房不可避免拥挤;另一方面装置越大,囊袋制作越困难、感染风险也高,对8岁患者来讲舒适度差,最终选择VVIR小体积起搏器(仅7.5cc),术后恢复良好且在100%起搏下寿命预估>11年。

刘可教授分享了《三岁幼儿植入起搏器一例》,该案例中3岁患儿在全麻下成功植入一台VVIR起搏器。刘教授指出:幼儿患者自控能力差需全麻手术,优选体积小的起搏器以适配患儿身材,同时,考虑到患儿生长发育,术中需要预留足够的电极长度。术后为避免患者因疼痛哭闹可给予镇定镇痛,另外术后程控随访需提高基础心率和上限跟踪频率,以满足幼儿的心率需求。

李郁教授则从术后随访管理出发介绍了《从程控细节发现问题实现再优化一例》,该患者打开SafeR后心室起搏比例下降仅20%的细节引起了注意,通过AIDA全面详细的诊断记录功能查询到SafeR转换记录腔内图提示有偶发性心室感知不良和心房远场感知R波,从而引起不必要的AAI→DDD转换,导致SafeR运行时间短而心室起搏比下降不明显,最终修改相应参数得以优化。

薛嘉虹教授分享了《小体积大作为-硬皮病患者植入起搏器一例》,薛教授表示该类型患者皮肤硬没有弹性,穿刺、组织分离和伤口缝合均有很大难度,可能也会面临伤口愈合差的情况,因此在术前选择起搏器时应以最小最轻为优选。

点评环节

点评环节,俞衫教授提出,起搏器使用寿命是临床医生和患者都比较关注的,长寿命起搏器能减少更换次数和更换所带来的感染风险,“心系列“起搏器做到了在不降低寿命的前提下将体积缩小到8CC,非常有利于囊袋制作和瘦小病人的植入,同时还具备SafeR,睡眠呼吸暂停监测和MRI兼容等一系列强大的功能,增强了广大临床医生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和认可。

陈云国教授点评了8岁女童的病例,看到术后各项参数良好,起搏器预估寿命长达11年,陈教授充分肯定了国产起搏器小体积长寿命的功能优势,尤其适合相比欧美人群较瘦小的中国患者。

沈敏教授指出,起搏器植入过程很重要,但术后管理同样重要,临床医生在患者术后需耐心细致的做好程控,针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李燕萍教授赞赏了“心系列”小体积的优势,对瘦小老人、幼儿和其他特殊病人如硬皮病患者更友好:“体积小意味着囊袋小,从而预后恢复快,降低患者痛苦。同时”心系列“起搏器通过独有的低功耗设计使寿命能达12年,还具备能和进口起搏器媲美的Dplus、SafeR等功能,能满足绝大部分患者需求。”

活动第四部分

主题演讲

▼▼▼

李志勇教授带来了主题演讲《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的临床意义》,李教授介绍到:起搏患者中高达30%-60%患者存在呼吸睡眠监测,“心系列“起搏器的SAM功能通过分钟通气量测量经胸阻抗变化来获取患者睡眠呼吸数据,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和临床筛查金标准PSG高度相似,从而为患者提供连续长程的有效筛查,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依据。

病例分享

李孝勇教授分享了一则《睡眠呼吸暂停监测新思路》,该患者术后程控提示严重睡眠呼吸暂停事件,结合患者自述睡眠不佳,头晕乏力等症状,EPworth评分较高,到呼吸科诊断为OSAHS并推荐进行了家用呼吸机治疗,通过长程的几次随访观察,起搏器记录事件逐渐减少,患者症状逐渐减轻,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于晓红教授做了一则《非选择植入带 SAM 功能起搏器的小样本回顾性分析》:应用SAM功能,随访跟踪55名起搏器患者是否发生严重的SAS(睡眠呼吸暂停)。通过长期随访发现起搏器植入者中SAS的发生率较高,为61.81%。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检出率不断增加,同时由SAM功能监测出的重度SAS结果与PSG结果高度一致。

点评环节

刘育教授在点评阶段指出,研究数据表示,心血管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比例较高,尤其起搏器患者高达30-60%。一款具有睡眠呼吸暂停监测功能的起搏器,能帮助医生较早的发现和进行干预,不仅能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同时对患者具有的其他心血管疾病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文俊杰教授点评到,以往的睡眠呼吸暂停筛查主要依赖呼吸科,患者在呼吸科的睡眠筛查真实性受环境影响较大,而起搏器监测具有在居家睡眠的长程记录优势,能让患者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睡眠呼吸暂停筛查。

在与会专家热烈的交流讨论中,本次会议逐渐走向尾声。舒教授总结会议表示,通过今天的交流,很高兴看到国产起搏器的蓬勃发展:从目前唯一的国产MRI条件安全起搏器,小体积优势,再到优秀的SafeR算法,睡眠呼吸暂停监测功能等等,与进口起搏器相比,有其独有的优势。另外,本次活动除了邀请到国内顶级专家点评授课外,更有很多基层医院一线医生参与进来,不同主题的临床典型病例分享,内容全面丰富,希望《如果起搏器会说话》系列活动能持续地办好,不断促进一线医生的经验交流。同时,也期待国产起搏器能有更好的发展,为广大中国患者提供更好的技术和产品。

阅读数: 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