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首例!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内科叶红华教授团队成功完成Shockwave冲击波球囊钙化斑块碎裂术

8月25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内科叶红华教授团队成功完成宁波首例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钙化斑块碎裂术,成为全国首批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之一。这是今年5月Shockwave冲击波球囊国内获批上市后宁波地区首例临床应用于治疗重度冠心病钙化狭窄病变介入治疗,该手术的成功是李惠利医院心内科团队在复杂冠心病的精准介入治疗新技术领域的成功实践,标志着李惠利医院对于冠脉血管钙化病变介入治疗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患者病史

患者女,79岁,因“胸闷气急2周,加重1周”入院。既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入院诊断: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22年8月22日行冠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近段支中远段长病变,最严重狭窄约50%,远端不规则病变,后降支细小,开口狭窄约95%,左室后支细小,近中段狭窄95%,血流TIMI3级。左主干未见狭窄,左前降支近段严重钙化,近段至远端弥漫长病变,中段最严重狭窄约90%,对角支开口狭窄约85%,血流TIMI3级。左回旋支钙化明显,近段支至中远端弥漫病变,3处最严重狭窄90%,钝缘支近段狭窄约80-90%,TIMI3级。患者病变血管钙化伴狭窄,病变较重且复杂,与家属商议后决定讨论下一步方案后再次手术。

术前准备

再次手术前,叶红华教授团队进行了手术方案的详细讨论,最后决定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球囊技术来解决患者的血管问题。手术可以通过先进的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冠脉造影融合技术精准指导介入治疗,进一步准确评估冠脉病变钙化严重程度及病变特征,同时采用国内刚上市的Shockwave冲击波球囊方案,精准碎裂严重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使用OCT精准评估冠脉钙化斑块碎裂术效果,指导支架植入。

手术过程

2022年8月25日下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蒋峻教授指导下,叶红华教授亲自率领团队手术顺利开展。术中行左前降支OCT检查示前降支近段-中段弥漫病变,最小管腔面积1.07mm²,面积狭窄82.1%,近段可见大于270°钙化,经OCT测量按直径1:1选用3.5*12mmShockwave导管于左前降支近段狭窄处4atm扩张并予6个周期冲击波治疗后,植入1枚2.75x36mm Excrossal药物涂层支架,扩张压力11atm,并予3.0*15mm高压球囊14-22atm后扩张,复查造影示狭窄处恢复正常外形,血流TIMI3级。术后复查OCT显示可见局部钙化环断裂,支架膨胀充分,贴壁良好。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明显,手术十分成功。

手术前造影

冲击波球囊治疗中

支架植入后 

术前OCT

术后OCT

冠脉血管内冲击波技术是通过球囊内的电极发生脉冲产生的声压力波可以选择性对钙化病变产生挤压、破碎、剪切等力量,把钙化病变“震裂”,但是仍保留在原位,使钙化病变“松解”,血管变“柔软”一些,即刻扩大管腔内面积,使球囊和支架植入后对血管内扩张效果更佳。同时这种冲击波对钙化组织穿透力强,但是对软组织穿透力弱,对除了钙化病变外的血管壁、心肌等软组织不产生伤害作用,可以真正做到“遇硬则刚、见柔则柔”的效果,即能震碎钙化病变又能保证血管的安全。

叶红华教授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钙化病变的检出率也越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可高达80%。由于钙化病变较硬,常使病变不能充分扩张,球囊和支架难以通过,支架不能完全膨胀,进而导致治疗失败以及产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因此,钙化病变的充分预处理就成为其介入治疗成功的首要条件。然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常用方法不能满足需求,而且多数操作技术难度大,这种冠脉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精准松解钙化血管,完美辅助后期支架植入,使患者的血管得到充分治疗。

专家简介

叶红华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 现任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现任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宁波市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年荣获卫生部笹川医学奖学金在日本进修冠心病介入诊疗一年,我市第一批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培训导师。2021年获评第三届宁波市卫生名医,曾获浙江省卫生厅医药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心血管内科专业知名专家,擅长冠心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瓣膜病诊断和介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全程管理。

阅读数: 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