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郭素峡主任团队,在与医院超声科、妇产科等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实施“零射线”手术策略,通过全程彩超引导,成功为一名孕妇植入了国产心系列磁共振条件安全起搏器。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目前已顺利出院待产。
患者情况
患者为女性,28岁,怀孕28周,近期出现了胸闷、头晕等症状。入院检查显示平均心率仅为49次/分,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偶发室性早搏,心率变异呈心律失常样改变”。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论
术前心电图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传统手术方法有风险,或导致婴儿畸形
心内科郭素峡主任团队与妇产科黄素然主任团队会诊认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会导致/加重心功能不全、甚至出现心脏骤停,这对患者及胎儿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必须尽快开展起搏器植入手术,以保证母婴平安。然而,常规的起搏器植入手术一般需要使用X射线来帮助植入医生在心脏中放置和定位起搏电极导线,但是X射线对于胎儿有潜在的致畸风险,这给起搏器植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总结经验,综合评估,确定可行方案
经过与医院超声科团队综合评估,加上团队已经有过多例零射线植入单腔起搏器的成功经验,郭素峡主任认为,超声引导下实施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也是可行的。相比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植入的困难在于心房电极的放置,失去了X射线的辅助,很难判断心房电极进入右心房、是否到达理想起搏部位;其次,难以判断电极张力和电极头端的固定;以及电极固定后的预留长度,预留过多或者过少都易导致电极脱位。因此,文献报道中该类手术目前国内鲜有人实施。
郭素峡主任、陈丽华副主任医师与妇产科团队、超声科团队做了详细的术前评估,并与患者家人进行了充分沟通,决定为患者实施彩超引导下的双腔起搏器植入手术。
团队协作,突破技术壁垒
术中在超声引导下放置起搏电极导线
确定了手术方案之后,即开始对患者进行手术,一系列严格的消毒、铺巾流程后,郭素峡主任团队熟练地完成了左侧腋静脉穿刺,并制作好囊袋。
心室电极放置:在超声引导下,心室电极经上腔静脉后顺利进入右心房,跨越三尖瓣,顺利到达右室心尖部,经过起搏测试,起搏参数良好,但起搏时QRS波形明显增宽,考虑高心尖部起搏比例可能导致心功能下降,手术团队追求精益求精,多次调整起搏器电极位置,最终将起搏电极固定于低位间隔,起搏图形良好、参数良好。超声下观察电极曲度,顺着电极方向观察到电极张力良好。
心室电极测试参数为:阈值:0.4V,R波:15.0mv,阻抗:640Ω。
彩超下观察心室电极导线的位置
心房电极放置:心房电极经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在超声下观察电极进入右心耳位置,在起搏条件下进行微调,观察实时心电图,在1.0V可起搏情况下,观察超声电极状态为“U型”,张力良好。
心房电极测试参数为:阈值:0.7V,P波:3.0mv,阻抗:710Ω。
彩超下观察心房导线位置,呈“U”型挂于心耳
深呼吸及咳嗽无影响,再次通过彩超判断电极预留长度及三尖瓣反流情况,固定电极导线,连接起搏器,起搏器即时以VAT模式起搏,将起搏器送入囊袋后分层缝合。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胎儿情况正常,目前已顺利出院待产。
顺利放置好电极后进行起搏器连接缝合
术后心电图
本例手术是东莞市首例采用超声引导的双腔起搏器植入手术,在国内也鲜见开展。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再次突破技术壁垒,探索了新的双腔起搏器植入办法,为特殊患者,提供了生理性起搏疗法的新思路。
团队协作完成手术
专家简介
周建平
东莞市人民医院
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先后被评为东莞百名优秀共产党员、东莞好人、东莞名医、第六届东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岭南名医,以及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国家级的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微创协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工程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2019年任职东莞市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主委,东莞市微创分会副主任委员。参与发表各类学术文章数十篇,参与多项市课题。
擅长胸部疑难杂症的诊治,擅长肺癌、肺部良性肿瘤、食管癌、纵隔肿瘤、脑壁肿瘤,肺大疱气胸,漏斗胸,手汗症,胸部外伤等微创手术,对肺癌化、精准化治疗(包括肺癌靶向、免疫治疗、生物治疗)有较深认识。
郭素峡
东莞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指导老师。医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访问学者,东莞市特色人才,东莞市胸痛中心质控主任,东莞市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心血管内外科专业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胸痛组副组长,中国胸痛中心培训讲师,海峡两岸医药交流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第二届委员,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第二届心血管疾病质控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第二届心血管疾病质控管理分会房颤学组组员,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委员,粤桂琼房颤冷冻俱乐部联合主席。《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编委。作为主持人承担各项课题7项,获省新技术引进奖两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及中华核心期刊30余篇,专著一部,发明专利10项。
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治疗,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各类介入治疗,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电生理起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及结构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黄素然
东莞市人民医院
东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学科带头人,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兼职教授,东莞市名医,岭南名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围产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母胎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母胎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产科重症学组 副组长,广东省女医师协会产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助产协会 副会长,广东省保健协会母婴安康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妇产药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产科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粤港澳大湾区重症孕产妇救治联盟常任理事,东莞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莞市女科技工作者联盟副会长,第一届东莞市科技领军人才,2020年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19年东莞市公立医院医学领军人才,2019年获“东莞市最美医师”称号,
2018年获东莞市公立医院医学学科带头人,2018年获“广东省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称号,2011年、2017年分别获“东莞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13年获“广东省最美产科医师”称号。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及妇女预防保健工作。对产科危、急、重症的救治有者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高危妊娠的诊治、围产期保健、母胎监护以及难产、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等的处理。带领的团队在产科重症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高效降低东莞市孕产妇死亡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宣扬医者需具备社会责任的服务理念。大力推广科普工作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及学生的欢迎。
陈丽华
东莞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二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电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第五届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房颤中心联盟委员。专业特长: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和器械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