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新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病情简介
女性,59岁,劳累性胸痛3月
3月前步行上坡约1-200米即感胸骨后闷痛,可伴咽部胀满和左肩臂酸困乏力,休息5分钟左右逐渐缓解,遂在青海某三甲医院就诊。住院期间行CAG检查,结果示:冠心病 三支病变,血管重度钙化,LCX CTO,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
2型糖尿病9年,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凝血、心肌酶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
血脂:TG 0.47 mmol/L;HDL-C 0.89 mmol/L;LDL-C 1.01 mmol/L
血糖:16.58 mmol/L
糖化白蛋白:22.5%
心电图
颈部血管超声:右侧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长度/厚度约10.8/2.9 mm
心超:左室舒缓功能减低,EF=68%
头颅CT:多发腔梗,脑白质脱髓鞘
主要诊断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心功能Ⅱ级 客观评定D
2型糖尿病
脑梗塞
药物治疗
诺欣妥 | 50 mg | bid |
阿卡波糖 | 100 mg | tid |
倍他乐克 | 47.5 mg | qd |
甘精胰岛素 | 14 IU | qn |
阿托伐他汀 | 20 mg | qn |
替格瑞洛 | 90 mg | bid |
阿司匹林 | 100 mg | qd |
磷酸西格列汀 | 100 mg | qd |
达格列净 | 10 mg | qd |
冠脉造影
CAG示冠脉重度钙化,RCA 2段50%、75%和90%节段性狭窄,3段25%弥漫性狭窄,PL和PD近段50%狭窄,血流TIMI 3级;LAD 6-8段迂曲,80%-95%弥漫性狭窄,血流TIMI 3级;LCX极度迂曲,11段近段90%狭窄,中段完全闭塞,长度约15 mm,心房支提供侧支使13段和OM 2逆灌显影。
策略
患者及家属拒绝CABG,决定实施PCI
心功能正常,术中无需MCS
首先开通LCX CTO,择期干预LAD & RCA
术中备用ELCA(Excimer Laser Coronary Atherectomy)和RA(Rotational Atherectomy)
术后加强抗凝治疗
定期随访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6F EBU 3.5到位后,经Corsair送Sion进入LCX 11段,并沿Sion努力旋转推进Corsair,使其勉强进入LCX;然后,经Corsair将Sion更换成Miracle 12,仔细操控其穿入闭塞段血管。
反复尝试,Miracle 12难以通过极度迂曲的闭塞段血管;遂沿Miracle 12旋转推进Corsair,使其艰难进入血管闭塞段;然后,通过Corsair将Miracle 12更换成Pilot 200,多体位透视下仔细操控其穿过极度迂曲的闭塞段血管而进入LCX远段血管真腔。
沿Pilot 200难以旋转推进Corsair进入闭塞段以远血管真腔,遂采用Nanto法退出Corsair,并沿Pilot 200分别送入1.2×10 mm、1.0×10 mm和1.5×15 mm等不同规格球囊扩张,其中1.2×10 mm球囊破裂致OM部分显影(Grenade technology),但是球囊依然不能通过闭塞段血管并对闭塞病变进行有效扩张。
Telescope™导引延长导管的操作技巧及优势
ELCA因故不能使用,遂采用BLAST技术(Balloon-assisted sliding and tracking technique)将Telescope™导引延长导管顺利送入LCX,再在其支撑下成功将1.5×15 mm球囊推入极度迂曲和重度钙化的闭塞段血管并有效扩张,造影示LCX 11-13段血管残余狭窄约80%,TIMI血流3级,OM 2近段B型血管夹层,TIMI血流2级。
暂未处理Ⅰ型冠脉穿孔,在Telescope™导引延长导管支撑下继续送NC Balloon 2.5×12 mm对狭窄病变高压扩张(20-24 atm),造影示LCX 11-13段血管残余狭窄最重部位约为50%,夹层明显,TIMI血流3级,末梢冠脉穿孔较前加重;OM 2近段血管夹层和血肿进展,TIMI血流1级。沿Pilot 200送Finecross至穿孔部位近端血管后撤出Pilot 200,然后经Finecross注入少量明胶微粒造影剂混悬液,成功封堵冠脉穿孔。
保留该条Finecross于LCX 13段,再经指引导管送入另外一条Finecross,在其支撑下仔细操控Sion blue穿过LCX 11段夹层病变,并沿Sion blue继续推送Finecross至OM 2分叉前;经Finecross将Sion blue更换为GAIA 2nd,在多体位透视下操控其穿过夹层病变至OM 2远端血管真腔后,经Finecross又将其更换为Sion blue,然后采用Nanto法退出Finecross。
沿Sion blue送NC Balloon 2.0×12 mm由远及近高压扩张后(20 atm),采用APT技术(Active transfer of plaque)于LCX 13-OM 2成功植入1条支架(2.25×32 mm),造影示支架充分膨胀,13段分叉开口部位无明显狭窄,血流TIMI 3级。
LCX口部精确定位,与远端支架衔接植入1条支架(2.75×38 mm), 透视下支架充分膨胀。
最后,采用不同规格NC Balloon(2.5×15 mm和3.0×15 mm)高压扩张,造影示支架充分膨胀,血流TIMI 3级,手术成功。
间歇1周后,成功干预LAD和LCX。患者术后3天出院,目前1月随访运动耐力良好,无胸痛发作。
经验体会与总结
专家介绍
- 雷新军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德州医学中心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个人复杂PCI手术约1200例/年,其中CTO病变约占60%,成功率大于95%。主要研究方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在相关研究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级科研基金2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创新基金1项和校、院级新医疗新技术各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IM收录6篇,参编/参译教材、专著多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冠心病学组副组长,美国心脏病学院专家会员(FACC),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导师,《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和《实用心电学杂志》编委。
长按二维码关注“一脉同行”